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明朝名將戚繼光

明朝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1528.11.12~1588.1.5),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安徽定遠人,生於山東濟寧,是明代抗倭將領,軍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於浙、閩、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終於掃平倭寇之患。
  戚繼光從小受其父戚景通嚴格教育,戚景通一發現其缺點,會嚴厲批評。嘉靖二十七年(1548)兵部主事計士元,推薦戚繼光「留心韜略,奮跡武闈。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職而操持不荀。」更獲得張居正信任。戚繼光從浙江義烏募集礦工和農民,編練戚家軍。
  戚繼光擅長用火器,但考慮火器數量與訓練不易,只好使用傳統冷兵器。嘉靖三十九年(1560),戚繼光創立「鴛鴦陣」,此陣法以十一人為一隊,居首一人為隊長,旁二人夾長盾,又次二從持狼筅,復次四從夾長矛、長槍,再次二人夾短兵。陣法可隨機應變,變縱隊為橫隊即稱兩儀陣,兩儀陣又可變為三才陣,三才陣攻防兼宜,適合於山林、道路、田埂等狹窄地形。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舉侵犯台州,戚家軍大破倭寇於浙江臨海,九戰九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與福建總兵俞大猷、廣東總兵劉顯等創平海衛大捷。從此倭患終被蕩平。戚繼光曾為詩:「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萬曆十一年(1583),張居正死後,被楊四畏排斥,被調到廣東任鎮守,鬱鬱以終,晚年家徒四壁、醫藥不備,且被妻子遺棄。萬曆十五年(1588)十二月初八日,逝世於蓬萊故里。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
  這是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抗倭寇,平蒙古,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其兵書也是中國軍事史的寶貴財富。中國人常喜歡用力挽狂瀾一詞來表達對英雄的崇敬,而戚繼光則是這樣一位英雄,他與張居正一文一武,為明朝扭轉了嘉靖年的頹勢,迎來了隆慶年到萬曆初年的中興局面。
  戚繼光的戚家軍帶有明顯的私家軍性質,軍隊並非效忠皇帝,而是效忠將領。非常時代重兵在手,明朝皇帝對其猜疑是正常的。張居正在時尚且可庇護他,張居正過世後,他也就順理成章的被清洗掉了。
  戚繼光對於明朝乃至中國最大的貢獻並不是平定倭寇,而是在抗擊蒙古和軍隊建設上。實際上無論從戰爭規模還是殺敵人數上,戚繼光在抗擊蒙古的戰鬥裡建立的功業遠大於其平定倭寇的戰爭,可是出於民族團結的需要,今天的史書只宣傳他抗擊倭寇的過程,對於痛擊韃靼的歷史就淡化了。戚繼光鎮守蘚門七年,整頓邊防,改革軍隊,為明朝重新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邊防部隊。這支邊防部隊既擅騎射,又能使用火器,堪稱虎狼之師。隆慶時代韃靼之所以歸附,原因並不是因為什麼內亂,而是戚繼光的軍隊把他們打的實在太慘了。後來東蒙古土蠻崛起,戚繼光率軍北征,大破土蠻部,收服部眾萬人。自此蒙古北疆全部平定,困擾明朝百年的北擄之患徹底平息。與此同時,戚繼光還對軍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淘汰冗兵數萬,建立了一支由長城沿線屯墾農民組成的強大常備軍,扭轉了明軍積弱的局面。後來抗倭援朝戰爭,明軍連戰連捷,鬥敗虎狼之師的倭國,可以說與戚繼光的改革不無關係。
  歷史學家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這本著作中稱戚繼光為“孤獨的將領”。這孤獨二字可謂意味深長。戚繼光的帶兵特色和軍隊建制與整個明朝當時的軍隊情況都是不合拍的。然而明朝上下,也僅此支軍隊能戰,真是可悲可歎。它同時也指出戚繼光有巴結權貴,秘密納妾,崇尚迷信等缺點。戚繼光還用重金購買稱為「千金姬」的美女送給張居正。有一年除夕,總兵府中竟因為缺乏炊米之薪而不能及時辭歲。可是北京著名餐館的名菜,如妙手胡同華家的煮豬頭,卻由百十里外走馬傳致]。戚繼光生前,元配不育,娶妾三人,生子五人。《明史》本傳說戚繼光與俞大猷「均為名將,操行不如而果毅過人」。《明史》評價戚繼光的意思是戚繼光的操行不如俞大猷,卻比俞大猷更加果毅過人。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