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公元前210年秦二世的暴政

公元前210年秦二世的暴政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二世胡亥以非法手段取得帝位的。他擔心諸公子及大臣疑而不服,導致變亂,於是密謀殺害諸公子及先帝故臣。在咸陽處死了十二位公子,在杜縣(今陝西長安西南)處死了十位公主。
  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東側上焦村西清理的八座秦墓,有引人注目的現象。其中十八號墓沒有發現人骨,其餘七座墓的墓主為五男二女,年齡都在二十歲至三十歲左右,大多骨骼分離散置。十五號墓的墓主肢骨相互分離,置於槨室頭箱蓋上,頭骨則發現於洞室門外填土中,右顳骨上仍插有一支銅鏃。據考古工作者分析,這批墓葬墓主的身份,應當是秦宗室的成員。有跡象表明,這些墓葬的墓主,有可能就是秦二世殺害的公子公主。
  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公子高曾準備逃走,又擔心其家屬受到殘害,於是上書請求從葬於酈山腳下。胡亥准許了這一請求,並賜錢十萬予以安葬。趙高對秦二世說,先帝臨制天下年久,所以群臣不敢發表不同的政見。現今陛下年輕,剛剛即位,如何在與公卿廷議決策大事時維護權威呢?如果所言有誤,那末就在群臣面前暴露了短處,天子稱「朕」,本來就是說不能輕易讓別人聽到他的聲音。秦二世信從了他的話,於是常居於宮禁之中,只單獨會見趙高決定朝事,後來公卿大臣也很少能夠朝見。這種表現出嚴重內在封閉性特徵的政治形式,使新政權原有的積極的政治活力也被完全窒息了。
  司馬遷說,秦二世統治時期「用法益刻深」,就是說,其專制統治的嚴酷,可能更超過了秦始皇時代。當時,不僅「黔首振恐」,而且「宗室振恐」,社會上下都被深重的黑色恐怖所籠罩。秦時專制制度的明顯弊病,已經嚴重妨礙了政治機器的正常運行。秦二世當政初,年僅二十一歲。他自以為年少,即位不久,百姓不能集附,又仰慕秦始皇巡行郡縣而威服海內的事跡,決意東巡。據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李斯、馮去疾等隨從新主往東方巡行。這次出行,時間雖然頗為短暫,行程卻甚為遼遠。秦二世及其隨從由咸陽東北行,抵達碣石,又沿海岸南下,至於會稽,又再次北上至遼東,然後回歸咸陽。
  四月秦二世回到咸陽,七月就爆發了陳勝起義。不久,秦王朝的統治就迅速走向崩潰。可以說,秦二世巡行郡縣,以炫耀強權,威服海內的政治目的,其實並沒有實現,對沿途山海之神都一一禮祠所表現的虔敬,似乎也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  從秦二世東巡經歷所體現的行政節奏,可以反映這位據說辯於心術而詘於口才的新帝對秦始皇所謂「勤勞本事」,「夙興夜寐」,「朝夕不懈」,「視聽不怠」,以及每天「以衡石量書」,不完成審閱一百二十斤文書的日夜定額則絕不休息的勤政風格的繼承。但是,秦王朝所面臨的政治危機,已經不是一兩個政治活動家憑個人的才智和努力能夠挽回的了。
  秦王朝統治時期,民眾所承受的最沉重的負擔,是徭役的征發。這一現象的極端表現,是征發「閭左」服役。據說正是因此而導致了政權的崩潰。漢代人總結秦王朝滅亡的原因,往往以發閭左之戍」與「收泰半之賦」並稱。「閭左」,就是「閭佐」、「里佐」,也就是秦王朝基層政權的基本支持力量。他們本來是基層農耕牛產的組織者和地方治安秩序的維護者。徭役征發的過度,已經不得不使這些人也受到衝擊。

TOP

從秦國用商鞅變法,把秦國從一個西邊的邊境諸侯國成為一統天下的秦王朝,一直都是用法家思想治國,秦一統天下之前,秦國的國內是傾全國之力來支援滅六國的秦軍,而秦軍之所以強大,是因為軍功制所然,再者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靠的是武力互相爭伐,強國併吞掉弱國,不是身在頂端的,最後遭致的是滅國的結局,但一統天下之後,治理天下的方式就大大不同,沒有給人民休生養息的機會.,雖然能壓得住一時,但天下之大,就算強大的秦軍也壓制不住全天下每個角落,再者秦二世,只靠趙高獲得王位,但沒有握住實質的兵權,這是和他的父親秦始皇最大的差別,也就造成了為何在秦朝最危急時,在北方與南方邊境戍守的秦軍選擇沉默,沒有回咸陽做最後的防衛.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