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建文帝出逃後隱居璧山?秀湖公園天子橋有傳

建文帝出逃後隱居璧山?秀湖公園天子橋有傳

巴渝大地,自古人傑地靈。在這片土地上,許多小城小鎮,因其各有特點,如同數顆珍珠鑲嵌其間,而璧山,就是其中一顆。從唐至德二年就設立建制的璧山,因境內『山出白石,明潤如玉』而得名,這座『巴渝名邑』歷史悠久、文脈相承,曾出過『雙狀元』、『六翰林』,在明清時候就極繁華,到如今,也是重慶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留存在這裡的眾多古跡和風景名勝,更為其增色不少。記者將帶您走進璧山,去探尋這些歷史遺存背後的故事。

根據重慶日報報導,你知道嗎,千年古城璧山最初叫『壁山』?它是為什麼、又是在什麼時候改為『璧山』的?據傳,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炆逃出南京後隱居在璧山,這事是真是假?答案,就隱藏在位於璧山城區的秀湖公園中。

1 秀湖公園因郭沫若而得名

秀湖公園因何得名?這與郭沫若先生讚譽璧山『黛山秀湖』有關。它占地1500畝,山環水繞,500畝湖水納盡天光山色。園內亭、台、閣、樓、院、牌坊、雕刻、壁畫應有盡有,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千年璧山獨特的人文自然風景。

在園內,沿湖而建的幾組浮雕細致精美,其中一組『張本築城』的石刻,記載了元朝承化19年間,作為恢復建制後的璧山首任官吏——張本築城、修街、建學、立廟,造福一方百姓的故事。

璧山當時叫做『壁山』。古書《元和志》、《寰宇記》記載:『縣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險峻,東南二面稍平,土人號為「重壁山」,因以名縣。』壁山的得名也因此而來。

但為什麼『壁山』後來又變成『璧山』了呢?璧山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正好稱,『壁』字何時改為了『璧』,目前還沒有準確的考證。按照掌握的史料,最早的『璧』字出現在清朝乾隆時期的《璧山縣志》,那時璧山的『璧』已變為了『璧』。至於原因,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因境內『山出白石,明潤如玉』而得名。

2 方形石為何夜夜『出汗』?

在璧山,最令當地人驕傲的就是『古八景』。璧山區政協退休幹部鄭啟雲介紹,『史料稱,璧山「古八景」是有排序:覺院夜雨、東林曉鐘、聖燈普照、茅萊仙境、涼傘雲遮、金劍晴雪、虎峰馬跡、石泉凝脂。』

如今,璧山的『古八景』部分已不復存在,為了再現這些絢爛景色,璧山將『古八景』雕刻在奇石之上,『搬到』秀湖公園,供市民參觀。

胡正好稱,排名璧山『古八景』首位的『覺院夜雨』,亦稱『金堂夜雨』。相傳,以前在璧山城區中心有座金堂寺(位於現在的璧山區委大樓右邊幾十公尺處,已毀)。該寺有石砌泉井兩口,井內水位落差終日不變。

據清同治《璧山縣志》記載:『在治西金堂寺殿前,一石方四尺,每夜液出如雨。』其意思是,金堂寺正殿前有一塊長寬各四尺的方形石,夜夜『出汗』,清晨,只見石上水珠晶瑩密佈,如同天降了細雨,終年如此。

『現在分析這是一種物理現象。因為這塊石頭很涼,夜裡把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了小水珠而引發夜夜「出汗」的異象。但為什麼只有這塊石頭有這樣的奇觀,因為原石已經下落不明而無從得知了。』胡正好感嘆道。

3 天子橋藏著建文帝行蹤?

秀湖公園內的天子橋全長55公尺,共有5個橋洞,橋洞在湖面上如同弦月,橋拱連同水中倒影合為一圓,寓意日月同輝、陰陽相合。這座天子橋據說同明朝建文皇帝有著莫大關係。

據史料記載,明建文四年(西元1402年),皇帝朱允炆被他的叔父朱棣奪了皇位,這位年輕皇帝的最後下落成了千古之謎。
據傳,燕軍破城而入時,朱允炆欲拔刀自盡。少監王鉞攔住告訴他,明太祖在臨死時,給朱允炆留下一個鐵箱子,讓王鉞秘密收藏於奉先殿內,在朱允炆大難臨頭時交付於他。

群臣急忙把箱子抬來,打開一看,裡邊有三張度牒,也就是做僧人的身分證,上面寫好了建文帝等三個人的名字,還放著三件僧衣、一把剃頭刀、白金十錠、遺書一封。書中寫明:『建文帝從鬼門出,其他人從水關御溝走,傍晚在神樂觀西房會集。』

於是,建文帝剃了頭,換上僧衣,帶了九個人逃出皇宮。之後,建文帝隱名易服,雲遊雲南、貴州、四川、湖北、江浙、廣東等地,並於永樂元年在璧山隱居。
明萬歷年間,當地人在璧山天子崗修建天子橋以資紀念。於是,在秀湖公園建設時,璧山人對天子橋進行了別具匠心的復建,並在橋旁的石頭上鐫刻文字,記載這段歷史。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