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楊儀捏造魏延投魏

楊儀捏造魏延投魏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就連有謀略有智慧有識見的諸葛亮,也會看人看走眼,以致馬謖失街亭、魏延被貼上標籤說有「反骨」。其實魏延的「反」,還是他的死對頭楊儀間接促成的,就此夷三族,也未免太過刻薄了。
  魏延是個剛猛的人,有些狂躁,所以有時不免連丞相都不放在眼里。諸葛亮不用他出子午谷的計謀,他便老是發牢騷,覺得自己懷才不遇。
  諸葛亮一向不喜歡魏延,而魏延是劉備親自提拔起來的。話說劉備定都成都,要一員大將鎮守漢中,眾人都以為必是張飛,張飛自己也以為非他莫屬,然而劉備卻獨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當時一軍盡驚。劉備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雲何?」魏延答得很豪邁︰「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壯哉斯言!日後證明,他也確實把漢中守得牢牢地。諸葛亮從漢中北伐,魏延每作前驅。
  諸葛亮也非次次料事如神,比如挑馬謖守街亭就看走了眼。在對待魏延這樣一員重要將領時,諸葛亮也有諸多不公正處。先是魏延在長沙殺了韓玄來投劉備,諸葛亮說他會「看相」,並指魏延腦後有「反骨」,要推出去斬了。幸虧劉備捨不得,要不然魏延剛上場就莫名其妙地沒戲唱了。後來火燒葫蘆谷時,諸葛亮又想把他同敵人司馬懿一道燒死,還好一場天雨救了司馬氏也救了魏延的命。諸葛亮死後還遺計馬岱,要他去魏延軍中「臥底」,找機會幹掉他,豈有這樣對待自已手下的道理?
  諸葛亮待魏延對不對,要看魏延是不是真有「反骨」。其實,魏延造反乃楊儀一手導演的冤案。楊儀這個人《三國演義》里沒寫他的來歷,據《三國誌》記載,他本曹魏荊州刺史傅群手下的主簿(即秘書),赤壁之戰後,劉景升(劉表字)的荊州被魏、蜀、吳三家瓜分,其中魏只佔了北面的一小塊,即原來張繡屯兵的地方,仍以宛城(今南陽)為治所;蜀漢佔了武陵、長沙、零陵、桂陽等西邊四郡,由關羽鎮守;東境、南境屬吳,以江陵(即南郡,也即我們今天所說的古荊州城所在地)為治所。關羽攻下襄陽後,楊儀投降了關羽,受到關羽賞識,推薦給劉備。後來,諸葛亮又用他做參軍、長史,成為丞相府的幕僚長。他辦事周到而迅捷,為諸葛亮所倚重。
  魏延平時性情剛烈,不知為什麼,與楊儀素不睦,彼此有如水火,爭執起來魏延好幾次都舉刀相向,有一回刀甚至架在楊儀脖子上。諸葛亮在世之日,深惜楊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也許是諸葛亮擔心後主懦弱,這一文一武又太能幹,自己死後朝廷將駕馭不了,所以故意在他倆之間製造相抗衡的形勢也未可知。
  蜀漢文武的不和,連東吳孫權都有耳聞,一次蜀使費禕來朝,孫權對他說,這文武兩人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魏延、楊儀不睦,咎在何方,我們很難斷定,但諸葛亮一死,卻是楊儀近水樓台先得月之勢,結果魏延被擱置一邊吃癟了。楊儀他們在諸葛亮死後秘不發喪,所有部署都背著魏延。這樣一來,魏延更火大,說︰「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耶?」這話聽來不恭敬,但也有理。他要率大軍繼續北伐,但楊儀等不理他,全軍掉頭撤退。魏延不服氣,便率本部人馬搶在退軍的最前面,準備阻擊楊儀的大部隊。
  綜觀魏延的行為,他不乘自己斷後之際北投司馬氏,卻搶先南行,被打敗後更南奔漢中,揚言要繼諸葛亮之業,不廢北伐,試問這哪一點可斥其為背叛?後世之論者也有人認為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魏延。當馬岱獻上魏延首級時,楊儀親自上去踐踏,一副惡狠狠的樣子,還不顧魏延往日的功勞,夷了魏氏三族。金聖嘆批《水滸傳》有「怨毒之於人甚矣哉!」之語,恰好可用於楊儀之對魏延。
  諷刺的是,魏延被殺後,楊儀自以為總該由他繼任諸葛亮的職位了,哪知最後卻是蔣琬出線,於是口出怨言,說︰「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耶?」他自己倒真的想叛蜀投魏,最後被人告發,幾遭貶謫,自殺身死。
  可見,魏延所謂的「反」,實在是被逼出來和強加上去的。所謂諸葛亮的遺計,也許還是楊儀他們捏造出來的。有道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哪有既要人家做先鋒,又時刻惦記著殺人家的道理?聰明如諸葛亮者竟也有昏聵的時候,這是魏延的不幸,也是諸葛亮的不幸,更是蜀漢的不幸,因為魏延死後,倒真個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