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新車資訊] 市場需求迫使AUDI取消R8 V8車型,並以柴電動力補齊陣容!

市場需求迫使AUDI取消R8 V8車型,並以柴電動力補齊陣容!


AUDI甫於2015日內瓦車展發表的第二代R8,一口氣推出V10、V10 Plus、e-tron三款市售車型,以及全新的R8 LMS賽車,共四款跑車,如此陣容對於該級距跑車來說已經相當豪華且龐大,但據悉,AUDI還打算再加入一款新車型,而且不會是過去曾出現的V8車型,而是使用3.0L V6 TDI引擎的柴電混合動力系統。


第一代R8低扁的造型,加上科技化的設計完整詮釋AUDI的品牌精神,第二代R8當然也不離這樣的概念與主軸,而動力系統方面,仍維持5.2L V10的基礎配置,並且具有540hp與610hp兩種動力,但在傳動系統方面,取消了手排變速箱的選項,單一使用7速S tronic變速系統以匹配quattro智慧型四驅系統。雖然具有高、低階車型的差異,但卻與過去使用V8、V10來區分不同,僅以高低輸出作為分別,當然會這麼做當然有其原因。



具了解,第二代車型已經確定取消V8車型,原因在於第一代R8 V8車型的需求量本就不大,加上第二代R8入門的V10版本,若價位控制得宜,消費者也會傾向選擇V10車型,因此市場上V8車型需求量將會比第一代R8還要更低,當然沒有任何開發的理由。此外,取消的手排變速箱也是相同的原因。根據quattro部門負責人Heinz Hollerweger的說法,歐洲方面,幾乎沒有R8手排車型的市場,加上7速S tronic變速箱確實能賦予車輛更快的換檔速度,換取更加優秀的加速性能,因此而取消手排變速系統。



雖然取消了V8車型,但這並不代表第二代R8會僅以V10引擎支撐整個車系,並且還會再加入一款不同動力來源的車型。具悉這款全新車型,將會採取油電混合動力系統,並且使用與Q7 e-tron相同的硬體架構,使用3.0L V6 TDI引擎搭配電動馬達,但關於這款車型,目前仍然沒有更進一步的消息釋出,不過卻相當令人期待。


第一代AUDI R8









APPLE揮軍進攻汽車市場的第一步,誓言今年CarPlay系統要拿下40款!


汽車工業自過去以純機械的方式一步發展至今,過程中不斷加入新的科技,到現今幾乎是由電子系統完全支配機械構造,隨著這樣的進步,也逐漸改變了使用車輛的生態,加上近年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各家車廠紛紛投入多媒體車載系統的研發。而身為3C巨頭的APPLE也開始積極投入車載系統的研發,並在在今年的春季發表大會上,宣示其進軍車界的決心!


身為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四大元素之一的「行」與汽車工業的發展息息相關,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也逐漸發展出與過往不同的型態,由最早的純機械,到電子機械相互輔佐,至今電子支配機械。另外加上隨身電子裝置的普及與進步,消費者使用車輛的生態也開始改變,並渴望能在「行」的過程中,獲得比以往更加豐富有趣的過程,也迫使各家車廠開始投入車載多媒體系統的開發。

而身為3C巨頭的APPLE也嗅到了商機,並開始積極的投入車載系統的研發,並以CarPlay系統在今年正式投入市場,也在2015北美消費電子展上,展出其成果。而在近日APPLE公司的春季發表會上,APPLE執行長Cook更直接表示,在今年底時,將會有多達40款車搭載CarPlay系統,而該系統所使用的硬體部份則會與ALPINE與PIONEER等車用音響大廠合作,藉助其豐富的經驗確保系統的品質。

雖然說一口氣喊出40款車將搭載該系統看似有點令人擔心,但就目前為止,包括VOLVO XC90(2016年式)、VW、HUNDAI、HONDA甚至是FERRARI等,都表示會提供APPLE的CarPlay系統供消費選擇,就此看來40款車搭載該系統的目標,並不會太難;自去年發表該系統至今,APPLE並沒有幾次在公開場合提及該系統正式投入市場的計畫,在這次的發表會中正式公佈今年計劃的同時,也代表APPLE的CarPlay系統正式開跑。











M-BENZ AMG短期內仍以AMG GT作為主力,全力對抗PORSCHE 911!


M-BENZ旗下的高性能化部門AMG,同時代表的是品牌高性能的面貌,在為既有產品強化性能之餘,也會自行打造高性能跑車,而在經歷了SLS的成功後,卻不打算推出後繼車款,這也意味著AMG將會致力於開發全新車型,並且有機會以更高的規格為其定位,但想等到這款車型出現,至少要等到AMG GT退場後才有機會了。


話雖如此,但AMG掌門人Tobias Moers則是公開表示,目前並沒有任何開發新款超跑的計畫,更別說中置引擎的車款。此話一出,也瞬間澆熄不少AMG迷心中的滿腔熱血。此外,Tobias Moers補充說道,AMG旗下車款未來並不排除使用油電混合動力系統,至於近來衍生的AMG Sport車款,也表示這是正確的方針,而現有的C450及GLE450都是相當成熟的車款。言談中似乎透露出該部門未來走向將會更為親民且多變。

這樣的走向對於純粹的性能迷來說,或許不是個好消息,但令人慶幸的是,AMG對於旗下主力跑車AMG GT,可是寄予厚望,並且打算擴大其車型,使其能與PORSCHE 911各車型競爭,而首要目標就是衍生出能與911 GT3一較高下的車款,但未來會以怎樣的面貌示人,目前仍不得而之。

至於備受期望的Black Series,目前雖然已經陷入停滯,畢竟該系列皆是在產品週期邁入尾聲時推出的特殊版本,而現有的產品線都仍在起步階段,甚至有許多地區尚未發表、引進,因此想要見到新世代的Black Series系列產品,應該還要等上好一段時間。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未來還是會有新的Black Series作品出現,不過消費者需要多點耐心就是了。


M-BENZ C450 AMG Sport


M-BENZ GLE450 AMG Sport









都會通勤全新變革,TOYOTA與日本Park24合作推廣i-Road共享租賃服務


若仔細觀察目前都會區的尖峰時間用車狀態,就能夠發現道路上許多正在行駛的車輛往往都是所謂的「一人汽車」,這些占用許多道路空間的「一人汽車」對於已經十足壅擠的都會交通來說無非是雪上加霜,讓足以容納四到五輛機車的道路空間被「一人汽車」所占據。然而汽車能遮風避雨的特性在某方面來說仍舊有無可取代的舒適性與便利性,因此RENAULT與TOYOTA都不約而同的推出Twizy與i-Road這種能夠容納雙人乘坐、封閉式車艙的小型電動汽車。


而隨著TOYOTA i-Road自2013年問世,並逐漸經過廣泛的道路測試與開放民眾試乘之後,TOYOTA在近日釋出了關於i-Road的實際商業運轉計畫。透過與日本連鎖停車場Park24合作,TOYOTA將在東京先行推出以i-Road做為租賃車的短期汽車共享租賃服務。透過Park24二十四小時營業的特性,讓有用車需求的民眾能夠透過線上預約成為會員的方式前往最近的Park24停車場取車,並在全東京的Park24停車場提供還車服務,整體概念與台北市的YouBike相當類似。

i-Road的誕生是TOYOTA為了推廣零排放的都會短程移動以及汽車共享的目標而設計的專用車款,車身尺碼為2350×850×1445mm、軸距1700mm、車重300kg,車室內採用前後雙座配置,且因為分類上屬迷你車級距,所以無論駕駛或乘客都不須佩戴安全帽。動力來自兩具安裝於前輪的2kW電動馬達,極速可達45km/h,最大巡航距離則是在平均30km/h的情況下,可達50km;使用一般240V的家庭電源插座可在3小時內完成充電。

由於i-Road屬於純電動車且採前二後一的三輪配置,所有會員都需要完成簡易的i-Road駕駛課程,包括如何操作、駕馭i-Road以及如何替i-Road充電等等都將在駕駛課程內完整傳授,且因為需要登記會員、TOYOTA得以針對會員資格進行管控,以維持整個共享租賃服務的營運品質。而在這項合作計畫逐漸開始運行之後,嬌小的車體與零排放的特性預料將替東京帶來一番截然不同的都會運輸樣貌。


2013 i-Road Concept


2013 i-Road Concept









違規停車無所遁形,荷蘭Delft市試辦行動取締攝影系統


若說起造成都會交通擁擠的種種因素,許多人貪圖方便而違規停車絕對會是最惹人厭的原因之一,雖然台灣的警察都相當具有人情味,大多以驅離或是規勸的方式驅趕違規停車,僅有在找不到駕駛的時候才會真正開出違規停車罰單。久而久之這樣的執法態度也養成了台灣駕駛人視紅線若無睹的惡習


或許為了節省人力成本也或許是因為荷蘭的違規停車抓不勝抓,荷蘭目前正在試辦一款以環景攝影系統取締違規停車的先進執法利器,執法人員只需要駕駛著搭載環景攝影系統的VW Golf Sportsvan,透過與Google街景車類似的影像分析科技,電腦即可自動針對路邊的違停車輛進行車牌辨識,進而開出違停罰單。如此一來省下許多以人力拍照、開單的時間,僅需要一位駕駛者負責開車巡邏即可。

目前這輛搭載環景攝影系統的VW Golf Sportsvan僅在荷蘭一座名為Delft的城市進行測試,每天穿梭於這座擁有10萬居民的大街小巷,針對容易違規停車的重點路段進行巡邏。未來若是成效良好或許也將推廣至荷蘭國內其他區域,讓傳統紙本違規停車罰單就此消失在荷蘭境內。

由於違規停車的駕駛並無法事先預知環景攝影系統車輛的到來,而當它出現在身旁時往往已拍攝下愛車違規停車的事實,連一點點僥倖的空間都沒有因此得以達到威嚇的作用,若搭配高額的違規停車罰款,那麼這項先進的執法利器將能夠杜絕民眾違規停車的壞習慣。對照起近日台北市長柯文哲雷厲風行的執法效率與高要求,或許這樣的執法方式將能夠成為未來台北市警方的參考,有效杜絕路旁的違規停車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