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南北朝殺戮之王齊明帝蕭鸞

南北朝殺戮之王齊明帝蕭鸞

  齊明帝蕭鸞(452~498.9.1),字景棲,小名玄度,南朝南蘭陵(治今常州西北)人,南齊的第五任皇帝,廟號高宗。為始安貞王蕭道生之子、齊高帝蕭道成之侄。在公元494年12月5日到公元498年9月1日期間在位,共5年。
  蕭鸞少年喪父,由叔父蕭道成撫養,蕭道成恩養之情過於己子。劉宋宋順帝泰豫元年(472),蕭鸞擔任安吉令,以嚴格而聞名。補武陵王左常侍,不拜。元徽二年(474),為永世令。升明二年(478),為邵陵王安南記室參軍,未拜,後遷寧朔將軍、淮南、宣城太守。不久進號輔國將軍。齊高帝蕭道成即位,遷侍中,封西昌侯。建元二年(480),為持節、督郢州司州之義陽諸軍事、冠軍將軍、郢州刺史,進號征虜將軍。齊武帝蕭賾即位,轉度支尚書,領右軍將軍。永明元年(483),遷侍中,領驍騎將軍。轉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二年(484),出為征虜將軍、吳興太守。四年(486),遷中領軍,常侍並如故。五年(487),為持節、監豫州郢州之西陽司州之汝南二郡軍事、右將軍、豫州刺史。七年(489),為尚書右僕射。八年,加領衛尉。十年,轉左僕射。十一年,領右衛將軍。蕭賾死前,蕭鸞挫敗中書郎王融改立蕭賾次子竟陵王蕭子良為新君的圖謀。
  蕭賾臨終時以蕭鸞為侍中、尚書令,輔佐皇太孫蕭昭業。尋加鎮軍將軍,給班劍二十人。隆昌元年(494),即本號為大將軍。自從文惠太子蕭長懋於永明十一年(493)死後,蕭鸞便有爭奪帝位的野心。蕭鸞於隆昌元年(494)廢殺蕭昭業,改立其弟蕭昭文。不久又廢蕭昭文為海陵王,自立為帝。蕭鸞於494年即位後,自認為帝系旁枝,得位不正,加之自己親子皆幼小,齊高帝、齊武帝子孫都日漸成年,於是信用典簽,監視諸王;並且在任期間藉故大殺兩帝子孫,蕭道成與蕭賾的子孫都被蕭鸞誅滅。
  高帝蕭道成有十九個兒子,其中七個兒子於蕭鸞稱帝前病死,四個早殤,其餘八個鄱陽王蕭鏗、桂陽王蕭鑠等都被明帝親口下令殺掉;齊武帝蕭賾二十三個兒子,只有文惠太子和蕭子良是因病善終,魚復侯蕭子響在武帝時因造反被殺,四人早殤,其餘十六個兒子,廬陵王蕭子卿、安陸王蕭子敬等,皆被明帝殺戮無遺。文惠太子的兩個獨生子,即廢帝蕭昭業和海陵王蕭昭文被殺後,明帝又殺了文惠太子的另外兩個兒子巴陵王蕭昭秀和桂陽王蕭昭粲。
  王朝興迭之時,殺戮前氏皇族都很慘烈,但自家骨肉相殘之酷,是以齊明帝為最。齊武帝第十三子巴陵王蕭子倫英果剛毅,被殺前正值守衛琅琊,兵精城堅。明帝派茹法亮持毒酒與他,蕭子倫正衣冠受詔,對茹法亮說:「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從前高皇帝(蕭道成)殘滅劉氏(言其盡殺宋宗室子弟),今日之事,理固宜然。」又端起毒酒對茹法亮說:「您是我們蕭家的老臣,今日獲此差遣,肯定不是本意。這杯酒我就不讓您了。」言畢,飲鴆而死,時年十六。
  蕭鸞號稱南北朝的殺戮之王,先後殺動了幾次大殺戮。蕭昭業後大權歸於蕭鸞。高帝、武帝子孫發動了一次反蕭鸞的大潮,最終其中的大部分精英都在此戰中被殺。繼位大殺戮,包括他的死黨。臨死前一年,將年長的高帝、武帝子孫殺盡!蕭鸞任內長期深居簡出,要求節儉,停止邊地向中央的進獻,並且停止不少工程。蕭鸞晚年病重,相當崇信道教與厭勝之術,將所有的服裝都改為紅色;蕭鸞還特地下詔向官府徵求銀魚以為藥劑,外界才知道蕭鸞患病。永泰元年七月己酉日(498.9.1),蕭鸞病死,年四十七歲,謚為明皇帝,廟號高宗,葬於興安陵。
  齊書這樣形容他:「帝明審有吏才,持法無所借,制御親幸,臣下肅清。驅使寒人不得用四幅傘,大存儉約。罷世祖所起新林苑,以地還百姓。廢文帝所起太子東田,斥賣之。永明中輿輦舟乘,悉剔取金銀還主衣庫。太官進御食,有裹蒸,帝曰:"我食此不盡,可四片破之,余充晚食。」而世祖掖庭中宮殿服御,一無所改。齊明帝雖稱得上明主,但他性猜忌多慮,故亟行誅戮。潛信道術,用計數,出行幸,先占利害,南出則唱雲西行,東遊則唱雲北幸。簡於出入,竟不南郊。上初有疾,無輟聽覽,秘而不傳。及寢疾甚久,台省府署文簿求白魚以為治,外始知之,身衣絳衣,服飾皆赤,以為厭勝。巫覡云:「後湖水頭經過宮內,致帝有疾。」帝乃自至太官行水溝,左右啟:「太官若無此水則不立。」帝決意塞之,欲南引淮流。會崩,事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