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商鞅變法中的軍國主義

商鞅變法中的軍國主義

  秦國的興起與商鞅變法密不可分。商鞅原本在魏國當官,志向不得舒展而投奔秦國,正好趕上秦孝公打算大展宏圖,所以算是一拍即合、君臣相得。商鞅這個人學的算是法家的一個分支,講究的是國家立法以治民。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意識的改變自然形成的祖宗成法。改變祖宗成法的目的只有一個:富國強兵。但在商鞅看來,富國算是階段性目的,最大的目標是強兵。
  原本秦人就算是半遊牧民族的後裔,前輩們不是駕車拉著國君衝鋒陷陣的馭手,就是拉著國君找西王母聊天的車伕,算是戰國當中戰鬥力比較強悍的那種蠻夷。商鞅變法就是發揮這種特性,於是就制定了相當嚴格且有誘惑性的獎勵,把軍功分成二十等,只要平民小戶能夠以軍功得到爵位,也就能平步青雲成為貴族。這個規定要是從好的方面說,算是後世階層轉換之前身,往壞的方面說,那就基本算是軍國主義的開創者了。
  其實商鞅的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打算建立起一個類似於軍國主義的國家。在經濟改革的時候,他雖然強調廢除井田制而開墾荒野,但同時也抑制商業發展。商業這東西最不喜歡的就是打仗,一打仗大家就沒生意好做。而且商業強了,流動人口也就開始增加,這是不方便管理的。所以,歷代統治者只要是想讓社會處於那種他們喜歡的穩定狀態,沒有不壓制商業發展的。一邊壓制商業發展、一邊開墾農地增加國家的基本儲備,然後從各種途徑獎勵軍功,這個國家算不算個軍國主義國家?反正即使不是軍國主義,大概也算是窮兵黷武了。在戰國相互爭霸的氛圍裡,這倒也不能說商鞅做錯了。
  商鞅的下場很慘,秦孝公死後,秦惠公繼位,就剝奪其權,然後商鞅去魏國請求政治避難沒有成功,這事兒就怪他自己了,他當政的時候富國強兵,然後自然就要打仗,把魏國給打敗之後還找人家去尋求政治避難,這未免也太不靠譜。起兵叛亂被捉,最後被弄回京城五馬分屍。後人往往說商鞅這傢伙因為改革而觸犯了原本的利益階層,所以遭此厄運。
  但實際上這個說法並無根據,秦朝自從商鞅變法之後,其變法的內容基本都得到了保存,包括重農抑商、郡縣制、軍功爵位,甚至秦始皇後來的焚書坑儒也是學習商鞅他老人家的遺意,只是因為一統天下之後,手筆更大一些而已,更別說什麼統一度量衡之類的技術細節了。古來變法大致在歷史上都能留下一些痕跡,但變法的效果是一回事,對待變法的人則是另外一回事。歷代變法者基本都是替罪羊的角色,等到他們觸動了所謂利益階層的時候,變法算是有了效果。但皇帝他老人家是不能用變法派來支撐自己的政權的,只能還是利用早就利益盤根錯節的舊大臣與貴族。最後也只能把變法者弄出來車裂一下,用來為利益階層被犧牲的那些利益報仇了。
  在商鞅的改革措施之下,秦國基本就是中國古代的斯巴達了。問題是只要這麼引導國民,就等於是在製造戰爭機器。但戰爭機器製造好了之後總不能在自己家裡開練吧?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統一戰爭開始了。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