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新車資訊] 上空蛙眼換新裝,PORSCHE 718 Boxster和718 Boxster S魅力登台

上空蛙眼換新裝,PORSCHE 718 Boxster和718 Boxster S魅力登台


來自德國斯圖加特標誌性跑車廠PORSCHE自從於20年前推仞BOXster車系後,便在雙座敞篷小跑車市場裡佔有一席之地並深深扎根。流線圓潤的蛙眼造型,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的敞篷設計,尤其是比起經典911更加平易近人的價格,自推出至今一向是入門保時捷車主的最佳選擇。


命名源於水平對臥引擎(boxer)和敞篷車型(roadster)的Boxster,兩特點漸漸變成Boxster車系的傳統與代名詞。而第三代Boxster自從2012年推出至今,雖然才不過四年餘,以汽車生產週期來看,還不急著進到逼宮退休的時候,然而,以追求創新為目標的PORSCHE已經等不急要幫Boxster全能改造一番了。



經典與時尚的完美結合
PORSCHE即日起推出了全新Boxster,以第三代車型底盤為基礎加以打造,並在外觀上做了不少的修改。而PORSCHE除了重新設計全新的Boxster外,就連命名也採用新名稱-718 Boxster。目的在於紀念1950~1960年代橫掃全球大小賽事的PORSCHE 718,718 Boxster身上也有不少以718為根本的設計理念,讓718的速度靈魂深深烙印在718 Boxster身上。



高效渦輪四缸的性能演繹
一直以來以水平對臥引擎聞名的PORSCHE當然也會在全新718 Boxster上運用了頂尖技術。從表上資料來看,718 Boxster和718 Boxster S分別搭載2.0升和2.5升四缸引擎,比起上一代車型排氣量小上一號。但718 Boxster 300hp 380Nm和718 Boxster S 350hp 420Nm的動力表現卻是以往Boxster和Boxster S所不能及的,更足見PORSCHE在渦輪水平對臥引擎技術上之成熟。



天生注定起跑點上的贏家
強勁引擎配上輕巧車身,所造就的便是讓地球幾乎快抓不住的起步加速。要完成0~100km,只需要給718 Boxster 4.7秒的時間,718 Boxster S更僅需4.2秒就能解決,速度之快連相機開機的時間都不夠用,比起第三代Boxster更是快上了超過半秒的時間。而搭載四缸引擎卻能榨出275km/h和285km/h,718 Boxster和718 Boxster S之性能實力可是不容小覷。



運動化設定詮釋靈活操控
中置引擎配置讓718 Boxster重量分配相當平均,PORSCHE更提供PORSCHE主動式懸載調整系統(PASM),讓718 Boxster和718 Boxster S可以降低10mm和20mm的車高,帶給駕駛更精準更穩定的過彎表現。選配PDK手自排變速箱的車型,更可節由「Sport Response」按鈕,讓718 Boxster發揮出更靈敏也更直覺性的的性能。



全新設計成就全場焦點
如同PORSCHE的傳統美學,圓滑流線的外型是必不可缺,寬闊低趴的車身線條也凸顯強悍性能的侵略感。結合LED行車照明的雙氙氣頭燈,一體成型的設計兼具未來感與行車安全性。如果19吋輪圈無法滿足你的需求,PORSCHE還提供20吋款式作為選配。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全新設計的整合式車尾造型,可謂線條美學的結合,為718 Boxster提高了不少辨識度。



如今,PORSCHE也將718 Boxster和718 Boxster S正式引進台灣,報價分別為308萬和358萬。而若你只是想單純體驗718 Boxster的駕駛樂趣,PORSCHE官網上更提供了以718 Boxster和718 Cayman為主角的賽車遊戲,讓全世界的車迷們有機會可以共同競賽,並留下耀眼的世界紀錄。













朕不給你的,你不能搶!VOLVO不會讓自動駕駛取代駕駛樂趣


在不少車廠紛紛主打點對點運輸自動駕駛技術,甚至嘗試開發免踏板、免方向盤的潮流中,VOLVO提出了一種與之截然不同的自動駕駛思維。不同於各車廠紛紛試圖讓行車電腦取代駕駛功能,以呈現出自身高科技技術,VOLVO倒是選擇了跟消費者心理貼近的人性化新策略。


在近期的一次採訪中,VOLVO的CEO-Håkan Samuelsson提出了一個VOLVO的新發展方向。由於理解到即便有朝一日自動駕駛車輛能於全球普及,駕駛者對於享受駕駛樂趣的需求仍然不會減少,因此VOLVO的自動駕駛系統將朝只有當駕駛不想開車時才會接手駕駛動作的方向研發。

「我們不打算讓我們的產品只是一輛在起終點間運送客戶的交通工具。就一位一般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難道會希望自己的夢寐以求的愛車用途就僅此而已?」Samuelsson繼續表示:「我們相信,當駕駛在途中覺得無聊或倦怠,自動駕駛系統可以暫時接管駕駛功能,好讓駕駛者能有效利用時間進行其他活動,這才是我們系統應該邁向的目標。」聽起來VOLVO是真的聽見了消費者心裡真正的需求。

但近期TESLA在自動駕駛車禍後不斷地為自己狡辯,卻不見其有意改善系統的真心,不僅讓民眾對自動駕駛產生負面觀感,甚至對於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性產生不小的疑慮,而這對剛起步的自動駕駛市場無疑是個重大打擊。「想要在這競爭激烈的市場生存,那這就是車廠該盡的義務。VOLVO也絕不會讓不夠安全可靠的產品上市。」Samuelsson如此強調。

和去年Samuelsson的言論相比,這次的採訪發言可是委婉了不少。「你如果對自家產品沒有十足的信心,當初就不該選擇發展自動駕駛系統。」Samuelsson去年10月時這麼說著。















無謂的爭辯?車廠宣稱年支出720億以滿足歐美兩種標準的安全規範


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速度往往是各廠追求的目標之一,隨著越來越快的車款上市,車內的乘客安全也勢必不能偷工減料。於是各國政府紛紛依據當地需求制訂相關安全規範。然而,為了滿足不同國家的規範,車廠往往需要修改車輛細節,這也無疑增加了製造成本。而根據最近一份調查研究表示,一個車廠光在修改車輛設計以滿足歐盟標準和美國標準間的差異,就花費了超過22億美金的成本。


為了在歐洲、美國兩大汽車市場上銷售,車商推出的車款必須分別滿足歐盟和美國所制定的車輛安全規範。不過,由於使用環境和規範準則不同,這樣的差異造成一款車型必須修改26個車體設計(如上圖),其中更有8個地方必須自設計草圖修改起。其他部分雖然相對容易一些,但卻仍需花費不小的成本。舉例來說,車輛必須配備比歐洲同款車型更大的安全氣囊才能通過未繫安全帶情形下的撞擊測試標準。

這份研究由底特律三大汽車製造商和數個歐洲車廠所組成的汽車製造商聯盟(Alliance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AM)委託汽車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進行調查。調查以自2014年分別在美國及歐洲均有銷售的116款相同車型為對象,結果發現製造商每年花費16.8~22.6億美金的成本在修改車體細節上。作為比較,當年一個車廠在兩地販售相同車型所需支付的關稅總合也才16億美金。

有鑑於此,AAM強烈呼籲雙方相互認可彼此規範,讓通過歐盟安全規範的車款可直接於美國銷售,反之亦然,畢竟同一工廠生產的相同車型均具有相同的安全性。不過,這樣的訴求實現的可能性並不樂觀,規範及法規本該依據當地需求而因地制宜,否則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爭執。且其實各國也均有自己的安全規範,就算AAM真的讓歐美雙方互相認可了,也還有其他國家的規範要修改,而要讓全世界統一安全規格更是不可能。

另外,讀者們也別期待車商省下700億台幣的成本後,會將其反映在售價上。車商畢竟不是慈善機構,仍是以獲利為目標,節省成本有助於獲利提高,但有無數個漲價理由的車商中,願意因此降低車價的廠商大概用一隻雞爪就數的完吧。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