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孝莊下嫁疑案

孝莊下嫁疑案

  河北遵化縣馬蘭峪的清東陵,群山環抱,蒼松掩映,乃清初順治皇帝親點的「萬年吉地」,清代在這裡先後修建了九座帝后陵和五座妃園寢,安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五位皇帝和眾多后妃。今天,清東陵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一處著名的旅遊景區,吸引著眾多遊客紛至沓來。
  進入陵區,人們首先看到的是昌瑞山下一座孤立於風水牆外的陵園。仔細觀覽,於殘垣斷壁間仍可發現其規制相當特殊。該陵沒有馬槽溝、玉帶河和券橋,但陵前建有神道碑亭。進入大門,但見其三座門位於享殿之前,隆恩殿已拆,僅存基址。有資料及舊照片顯示該殿並非帝后陵中常見的歇山頂,而是規格更高的重簷廡殿頂,突顯陵主的高貴尊崇。這就是昭西陵,陵中安葬的是清初有名的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順治皇帝的親生母親,康熙皇帝的祖母,一生歷經數朝,竭力輔佐兒孫兩代幼主,定鼎天下,死後累加謚號稱「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受到清室頂禮尊崇。她是清東陵安葬的輩分最高的人,但為什麼卻被置於風水牆之外呢?這就牽出了清初第一大疑案太后下嫁。
  據野史記載,清朝入關之初,攝政王多爾袞總攬朝綱,出入宮禁,時與嫂侄居處,如家人父子。而孝莊太后時當盛年,寡居無歡,認為多爾袞功高天下,又將帝位讓給了她的兒子,忠心輔政,除非自己以身報答,不足以極其功,於是委身相事,藉以籠絡多爾袞。不久,多爾袞的妻子亡故,於是朝中範文程等大臣乘機鼓動皇太后與攝政王合宮,正式結婚,雙方自然都很樂意。
  定下婚期後,就以順治小皇帝的名義頒詔天下,宣稱「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貴為天子,以天下養,乃獨能養口體,而不能養志,使聖母以喪偶之故,日在愁煩抑鬱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攝政王現方鰥居,其身份容貌,皆為中國第一人,太后頗願紆尊下嫁。朕仰體慈懷,敬謹遵行。一應典禮,著所司預辦。」就這樣,皇太后紆尊降貴,公然下嫁給了小叔子,攝政王多爾袞成了幼帝順治的繼父,其名號稱為「皇父攝政王」。詔書中說得倒也直白,年輕的皇太后終於難守空閨,紅杏出牆,自願下嫁給剛剛喪妻的多爾袞。甚至有些小說中稱,早在皇太極在世時,莊妃已與多爾袞兩情相悅,暗渡陳倉了,此時結婚,終使兩人夙願得償。
  據說,禮部為操辦這次婚禮,還專門搞了一套特殊的婚禮儀規,洋洋六大冊,稱為《國母大婚典禮》,極為隆重,中外文武百官都上表稱賀,蔚為盛事。就連遠在浙東海島上的南明抗清名將張煌言也風聞此事,特意寫了一首詩:「上壽觴為合巹樽,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躬逢太后婚。」這就是說,太后的壽酒變成了婚宴的喜酒。
  但是,多爾袞死後,旋即被人告發謀逆,遭到無情的政治清算。孝莊的地位卻越來越尊崇,由皇太后而太皇太后,自己反思起來也覺得改嫁一事荒唐,對不起前夫皇太極,無顏相見於地下。所以,她不願死後被送回盛京與太宗皇太極合葬,才囑咐孫子康熙,將其葬於東陵。該陵建於風水牆外,即寓有貶抑之意,要罰她給皇家看守門戶。如此等等,傳說不一而足。
  在封建時代的中國,普通的民間寡婦茹苦守節,會受到表彰,立牌坊。如若再嫁,則難免遭到親鄰的非難物議。何況作為尊貴的皇太后繡球重拋,梅開二度,當然是驚世駭俗的曠古奇聞。此說一出,即廣為流傳,到民國初年便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舉凡談前清掌故,莫不津津樂道,幾同信史,以致後來有不少學者批評《清史稿》未能秉筆直書此事,為其闕失之一端。
  歷史上的孝莊文皇后,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或譯作本布泰),野史傳說中說她名叫大玉兒實在沒有根據。她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的二女兒。科爾沁蒙古較早就歸附了後金,並與後金聯姻,以鞏固雙方的政治聯盟關係。後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時年十三虛歲的布木布泰由哥哥吳克善伴送至後金新都遼陽,嫁給了努爾哈赤第八子三十四歲的皇太極為側福晉,也就是偏房。而早在11年前,她的親姑姑哲哲已嫁與皇太極為正房大福晉,九年以後的天聰八年(1634),已繼承汗位的皇太極又娶了她的姐姐海蘭珠,於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婚後,布木布泰接連為皇太極生下三個女兒。天聰三年(1629)生皇四女,後來受封為固倫雍穆長公主;天聰六年(1632)生皇五女,後來受封為固倫淑慧長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後來受封為固倫端獻長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後分別嫁與蒙古貴族弼爾塔哈爾、色布騰和鏗吉爾格。
  到了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稱帝於盛京(瀋陽),同時建立後宮制度,在其眾多妻妾中分封了五宮后妃。布木布泰被封為莊妃,居次西宮永福宮,皇太極頒給她的冊文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寫成,文辭簡約:「… …茲爾本布泰,系蒙古廓爾沁國之女,夙緣作合,淑質性成。朕登大寶,爰仿古制,冊爾為永福宮莊妃。爾其貞懿恭簡,純孝謙讓,恪遵皇后之訓,勿負朕命。」莊妃的姑姑哲哲當然是正位中宮為皇后,比莊妃後入宮的姐姐海蘭珠被封為宸妃,位居東宮關雎宮,地位僅次於皇后。其他兩位西宮麟趾宮貴妃、次東宮衍慶宮淑妃,原為察哈爾蒙古林丹汗之妻,皇太極征服察哈爾部後娶之,並做這樣的安排,主要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因此,在後宮中,莊妃姑侄的地位是最突出的,除姐姐宸妃最受恩寵外,最年輕的莊妃也是比較受寵愛的。特別是崇德三年(1638)正月,宸妃所生被皇太極視為皇嗣的皇八子夭折,莊妃恰逢時機地於兩天後生下了皇九子福臨,更加抬升了她的地位。
  清代官書稱莊妃曾「輔佐太宗文皇帝」,但在太宗皇太極時期,年輕的莊妃還不大可能在政治上有多少展露與作為。只有民間盛傳「莊妃勸疇」的故事,為後來「太后下嫁」之說作了鋪墊,似乎這位聰明美麗的莊妃娘娘慣施美人計。崇德七年(1642),明清松錦大戰,關外明軍的最高統帥薊遼總督洪承疇兵敗被俘,被押解到盛京。皇太極迫切希望洪承疇能夠歸降,為其所用,遂派範文程等一干漢族官員輪番前往勸降。但是,洪承疇似乎意志很堅決,不為所動,在獄中絕食等死,急得皇太極一籌莫展。一天夜裡,牢門輕啟,莊妃飄然而至,手進參湯,一席話打動了洪承疇,使其回心轉意,拜倒在石榴裙下,歸降了大清,後來為清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個故事被很多文學作品演繹得很生動。但是據史書記載,洪承疇被俘之初拒不投降,卻被皇太極抓住了他的思想弱點,親自出馬招降成功。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9.21),征戰一生的皇太極因病身亡。由於皇太極生前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朝中出現了權力真空,造成諸王爭位的混亂局面。最終各派達成妥協,立年僅六歲的福臨為帝,這時福臨的生母莊妃作為五大后妃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八月二十六日(10.8),福臨即位登基,改年號為順治,莊妃被尊為「聖母皇太后」。
  順治雖然是個任性的皇帝,但在孝莊的督責下,各方面的學業還是比較優秀的。在他親政後,孝莊仍時時告誡規勸其言行,使得他在政治上也頗有建樹。可惜順治英年早逝,孝莊於皇孫中親自選擇了不滿八歲的玄燁繼承帝位,自己再一次擔負起保護、教化幼帝的重任,而其地位則進一步升為太皇太后,徽號累加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孝莊對康熙非常疼愛,幼時即將其留養膝下,並將貼身侍女蘇麻喇姑撥出,專門照料服侍他。當然,孝莊對康熙的教育也十分嚴格。康熙後來回憶說:「朕自幼齡學步能言時,即奉聖祖母慈訓,凡飲食、動履、言語,皆有規度,雖平居獨處,亦教以罔敢越軌,少不然即加督過,賴是以克有成。」在康熙初年複雜的政局中,孝莊以自己的影響平衡著各種關係,尤其是她並沒有繼續從其母族博爾濟吉特氏中挑選皇后,而是親定首輔索尼的孫女赫捨裡氏為皇后,以索尼牽制專擅的輔政大臣鰲拜,體現了其政治家的胸襟與識見。康熙後來成功剷除鰲拜,也是與孝莊的支持分不開的。康熙沒有辜負祖母的苦心和期望,很快成長為一代有作為的英主。他對孝莊也極盡孝道,祖孫感情極為深厚,晚年的孝莊是很幸福的。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1.27),孝莊以七十五歲壽終。彌留之際,她囑咐康熙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康熙遵囑,並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於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