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正史中的龐統到底是怎麼樣的?

正史中的龐統到底是怎麼樣的?

  水鏡先生司馬徽有句名言,影響頗廣:「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是,仁德之君劉玄德,得到了諸葛亮和龐統兩位大賢,卻依然沒有成就統一天下的大業。這是為什麼呢?於是後人有了許多聯想。有的人認為是諸葛亮忌妒賢能,故意打壓龐統,造成兩人力氣使不到一塊去,蜀漢集團也開始一蹶不振,只能龜縮在川蜀之地了。也有人認為諸葛亮和龐統關係還湊合,關鍵是龐統早死,如果龐統多活幾年,那劉備的結局就應該大不相同了。總之,在許多讀者心目當中,龐統之死,是蜀漢集團無法挽回之重大損失。最實際的一個構想,就是龐統輔佐劉備平定益州,然後諸葛亮坐鎮荊州,有關羽輔佐,如此荊州必不至失,而關羽也不至於大意失荊州,更不會出現劉備夷陵之戰的慘敗。
  討論歷史問題,儘量應當以歷史為主。也就是說,要分清楚正史和演義中龐統的不同面目。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是演義版,在正史當中並沒有如此評價。羅貫中在演義中給龐統如此高的評價很明顯是要抬高劉備仁德之君的地位。在演義中龐統最大的功勞是在赤壁之戰時,向曹操提出連環計,促成赤壁火攻計策。可是,很遺憾,正史當中赤壁之戰中並無龐統存在。當然,要想真正理解龐統這個人物,還要立足於正史。
  首先,正史和演義當中,對龐統的定位不同。在演義中,諸葛亮也好,龐統也好,都是張良一流的謀士,可在正史中,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在陳壽看來,諸葛亮是管仲和蕭何一流的宰相之才,比起尊王攘夷的管仲、興漢四百年的蕭何還是要差一些。而龐統呢,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在陳壽看來,龐統頗有才學,也比較會謀劃,如果和魏國重臣相比,龐統當是荀彧(法正則是程昱、郭嘉)。荀彧對於曹魏的功勞很大,可以說是興魏第一人。蜀漢地域狹小,僅有一州之地(蜀漢建國不久,荊州即失去),而奪取益州的第一功臣,當屬龐統,於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龐統確實可以看成魏國的荀彧。不過,在陳壽看來,龐統也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謀士,蜀漢人才缺少,相對而言,法正更像是劉備帳下軍師,出謀劃策,和程昱、郭嘉相同。
  在正史當中,司馬徽對龐統的評價叫做「南州士之冠冕」,在荊州諸賢當中,司馬徽最看好龐統,認為是最優秀人才。在諸葛亮的傳記中,《襄陽記》記載,劉備拜訪司馬徽,詢問天下大事,司馬徽表示自己一介儒生,不懂得這些,可是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司馬徽自貶身份抬高諸葛亮和龐統。
  不過,司馬徽的評價有誇大嫌疑。司馬徽本是好好先生,評價人物從來都是好字當先,加上司馬徽和諸葛亮、龐統乃是忘年之交,關係莫逆。龐德公是荊州名士,早年讚許司馬徽為水鏡先生。司馬徽和龐德公多年知交,出入龐德公家就像自己家一樣。而龐德公的女婿是諸葛亮,侄子是龐統。
  當然,正史當中司馬徽的評價還是比較靠譜的,只是讚許諸葛亮和龐統是識時務之俊傑,並不像演義中一樣,大言不慚的說什麼諸葛亮和龐統得一可安天下,完全無視天下賢才。其次,龐統一生最主要的計策是為劉備奪取益州獻上上中下三策。
  益州劉璋飽受漢中張魯的侵擾,於是邀請荊州的劉備進入益州,剿滅張魯。當時,劉璋和劉備在涪陵會盟,龐統建議劉備在涪陵大會時,在宴會上殺掉劉璋,可是被劉備拒絕,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龐統的這個計策,看起來很好,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劉備貌似不需要動兵,就可以除去劉璋,得到益州,其實不然。劉璋父子在益州統治十多年,雖然說劉璋闇弱,可是一直仁德愛民,頗得民心官心,就算是在劉備大舉進攻成都之時,還有無數百姓官員表示願意追隨劉璋,為劉璋而死。用劉備的話來說,自己這次來到益州,根本的目的並非是劫掠財物,而是要長久統治益州。如此,爭取人心是為首選,宴會之時,就算是能夠殺掉劉璋,那也必然會激怒益州人士群起反抗。益州官員很可能擁立劉璋之子,堅決反抗劉備。而劉備此來,不過是帶了一萬來人馬,強龍不壓地頭蛇,短期之內,根本都不過益州本土勢力。可以說,龐統的計策過於短視。
  當然,龐統的計策也有可取之處。後來,劉璋回到成都,而劉備前往平定張魯,雙反暫時保持和平。龐統向劉備獻上三策。上策,暗中選擇精兵,日夜行軍進攻成都;中策,劉璋手下最重要的將領是楊懷、高沛,手下兵馬甚多,並且一直很提防劉備,多次上書建議劉璋驅逐劉備。龐統認為劉備可以藉口荊州有急事準備回軍,藉此召見,趁機除去二人;下策,退回白帝城,等待時機。最後,劉備選擇了龐統的中策。應該說,劉備的選擇是很明智的。龐統的上策和之前涪陵暗殺計策一樣,看起來劉備集團付出的代價最少,但是後患很大。至於下策,只是自保,劉備向來有天下大志,自然不會考慮。只有中策,花費不是很多,又可以讓益州官民見識到荊州集團的勇武。與其殺掉劉璋,不如逼迫劉璋投降。只有劉璋主動投降,益州本土勢力才會安心臣服,劉備才可能取代劉璋在益州進行統治。
  其三、龐統深通權謀詐術,了解劉備內心,和劉備感情頗深。殺掉了楊懷、高沛之後,劉備順利攻佔了涪陵。涪陵是益州重鎮,且是前往荊州的關口。涪陵在手,荊州的援兵就可以持續進入益州,拿下益州,指日可待。劉備很高興,在涪陵大宴賓客。當時,一些劉璋的降臣也在宴會上,劉備喝了點酒,高興的過了頭,忘了掩飾自己的心裡,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龐統一聽,就知道不妙。作為一貫標榜仁德的劉備,怎麼能夠在攻佔他人國家之後,宣稱自己很開心呢。龐統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劉備當時已經大醉,沒有聽出龐統言語中勸諫的意思,反而大怒反駁說,當日周武王伐紂,也是大興歌舞,難道周武王就不是仁德之君嗎?劉備以周武王自命,把劉璋看成殘暴的商紂王,可以相見在座的劉璋降臣,心中是多麼羞愧。而劉璋大營中的將士一旦知道這些話,必將同仇敵愾,反對劉備。劉備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把第一功臣龐統竟然給當眾哄了出去。不久之後,劉備也覺得自己做的過分,於是邀請龐統回來。劉備還有些自顧臉面,問龐統:「向者之論,阿誰為失?」剛才的事情到底是誰的過錯呢?龐統回答:「君臣俱失。」咱們都有錯。於是,劉備大笑,繼續喝酒。
  不久,劉備軍隊進攻雒城,雒城乃是益州最重要的要塞,雒城攻陷就可以直接包圍成都。劉璋部下殊死抵抗,劉備軍團圍攻雒城前後一年有餘。為避免時間延誤,拖垮軍團,龐統親自上陣指揮。可惜在進攻之時,被流箭射中,不久死去,年僅三十六歲。
  不過,龐統雖然死去,可是已經為劉備奠定奪取益州的根基。不久之後雒城拿下,劉璋旋即投降,益州平定。因此,在評定功臣之時,龐統、法正被看成奪取益州的第一等功臣。至於諸葛亮入川,確實是在龐統死去之後。但是,正史當中不像演義,並非是因為龐統去世,益州難以攻佔,諸葛亮才前往輔佐劉備。而是益州大局已定,諸葛亮必須前往管理政事。諸葛亮最擅長的工作並非出謀劃策,而是安邦定國。也就是說,龐統的死去,對於劉備來說,確實是一個重大損失,於是劉備才會痛哭流涕。但是,龐統已經幫助劉備奪取了益州,在當時已經完成了諸葛亮隆中對策當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此時龐統去世,並不會影響劉備未來的謀劃。之後,法正幫助劉備奪取了漢中,在漢中會戰當中成功斬殺曹魏大將夏侯淵,擊敗數十萬曹軍。當時的蜀漢雖然說只擁有益州、荊州兩州之地,可是地勢險要,物產豐富,隱然成為鼎立之中最強大的一國。
  雖然說後來關羽戰敗,荊州被東吳奪取,可劉備隨即發動伐吳大戰,荊州地盤很快又被劉備奪回。可以說,龐統死亡也好,關羽敗亡也好,其實都沒有從根本上影響劉備集團的力量。在當時,劉備是很有機會也有實力滅掉東吳一統江南的。只是劉備過於自信,妄自尊大,輕視陸遜,結果兵敗夷陵,使得蜀漢徹底失去了荊州之地。荊州一旦失去,蜀漢就必須從祁山出兵,敵人雖然難以進攻,可是出兵也路途遙遠。諸葛亮多番北伐,都是因為糧食匱乏而退兵,和荊州的失去關係重大。
  還是覺得很可惜啊,一代奇才竟然那麼早死,悲劇。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