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明朝末期最有名的宦官

明朝末期最有名的宦官

  魏忠賢(1568~1627.10.19),原名魏四,入宮後改名李進忠。曾從繼父姓李。他結過婚,妻子姓馮,有個女兒,嫁於楊家。他有些武功,左右手均能挽弓,箭法很準;家中貧窮,卻喜歡賭博,賭運不佳,常常受到凌辱。從他的家境和經歷來看,活脫是一個市井無賴。後來在沒有其他出路的情況下,魏忠賢恚而淨身,入宮當了宦官,這是在萬曆年間。他先在司禮太監孫暹名下,後在甲子庫辦事,有些油水,因而逐漸富裕了起來。
  魏忠賢通過太監魏朝介紹投入王安門下,頗得信用。對他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機。光宗朱常洛只當了一個月皇帝就病死了。他生前寵愛選侍李氏,要她照料皇長子朱由校。李選侍恃寵驕妒,不許朱由校與他人交談,逐漸控制了他。朱由校即位時只有十六歲,李選侍欲繼續控制朱由校,讓他留居乾清宮。
  御史左光斗、給事中楊漣及閣臣劉一憬等倡言移宮,幾經爭執,李氏被迫移居仁壽殿。這一事件稱「移宮案」,與萬歷時的挺擊案、泰昌時的紅丸案合稱「三案」。「三案」本身對魏忠賢的命運不會發生多少影響,但一些閣部大臣對「三案」態度曖昧,引起言官們的猛烈抨擊,門戶之見,朋黨之爭愈演愈烈,給魏忠賢造成一個十分有利的客觀環境。
  而熹宗皇帝自小由李選侍撫養,對她有依戀之情。這種關係被官僚們強迫中止,會使他對有關官員產生反感,而把感情移向其他人,諸如他的乳母客氏和宦官李進賢等人。與客氏交結,是魏忠賢的一大機遇。天啟初年,有道人宿朝天宮,日歌市中,曰:「委鬼當朝立,茄花滿地紅。」這被看作魏、客當道的讖語。
  明熹宗乳母客氏是北直隸定興(今屬河北)人,嫁侯二為妻,但十八歲便入宮。明朝習俗,宦官與宮中女性,主要是宮女,也包括像客氏這樣的婦女,暗中或公開結為名義上的夫妻。兩宦官爭一宮女之事,亦不乏其例。客氏原與魏朝相好,見到魏忠賢,便移情於他。熹宗即位,封客氏為奉聖夫人。魏朝與魏忠賢爭客氏,意義不止於爭一女,而是爭寵於熹宗,自然更為激烈,甚至夜間於宮中喧鬧。熹宗也竟然過問起此事,他問客氏看中了誰,由他做主安排。客氏選擇了魏忠賢。魏忠賢與客氏合謀,矯旨將魏朝打發會鳳陽,派人在途中將他殺死。
  謀殺了魏朝後,魏忠賢又把比他地位更高的王安定位了下一個謀害的目標。王安不同於魏朝,是顧命太監,在移宮案中與外朝大臣合作,有相當的威望。當時御史方震孺上疏,請逐客氏和魏忠賢。王安也感覺到魏忠賢的威脅,奏明熹宗,欲加懲處。但真要處治時,他又手軟了,只是令他改過新。客氏出宮,魏忠賢一時無所作為。誰知熹宗比他更離不開客氏,若失魂魄,不食者數日。不久,又把她召回宮中。魏忠賢和客氏在外朝官僚中尋找夥伴,找到魏忠賢的同鄉、給事中霍維華,指使他彈劾王安。客、魏包圍熹宗,矯旨將王安降為南海子淨軍,又派人把他殺害。
  王安死後,魏忠賢升為司禮秉筆大監。這打破了常規,因為他不識字,原沒有資格人司禮監的。熹宗皇后張氏,性嚴正,多次向熹宗談起客氏、魏忠賢的過失。皇后主持後宮事務,有權直接處置客氏。她沒有這樣做,或因投鼠忌器,或希望熹宗決斷。一次,張后看書,熹宗問她在看什麼書,她答曰:「趙高傳。」張後用意很明確,熹宗默然。
  客、魏二人知道了,又恨又怕,揚言張氏非國丈張國紀女,而是盜犯所出,藉以治張家罪。另一太監王體乾說:「熹宗重夫婦兄弟情誼,脫有變,我輩無類矣。」這才保全了張后家族。儘管如此,張皇后還是深受傷害。在她有身孕時,客氏和魏忠賢派親信服侍,致使其流產。另外一些得罪客、魏的妃嬪,連性命也難保。明光宗選侍趙氏為二人所惡,被迫自經。熹宗裕妃張氏為客氏所妒,以有孕之身被禁閉,絕飲食而死。馮貴人勸熹宗罷內操,被責為誹謗,賜死。李成妃解救,被革封禁閉。
  魏忠賢與外朝官僚的鬥爭,比起明代任何一次類似的鬥爭,更具有黨爭性質。天啟初年,標榜清流的士大夫都以東林黨人自居,或被認為是東林黨人。經歷一二十年政治舞台上的風雲,他們不但仍然具有左右輿論的力量,而且佔據了一些重要的位置。
  天啟元年(162),葉向高成為內閣首輔,孫慎行任禮部尚書,鄒元標任都御史;天啟二年,孫承宗入閣,兼掌兵部事,趙南星任都御史,第二年改吏部尚書。此外高攀龍任左副都御史,楊漣也升至左副都御史,左光斗升至企都御史。開始,魏忠賢與這派官僚的關係還不太緊張。他敬重趙南星,在熹宗面前對他大加稱讚。二人並坐弘政門議事,趙南星鄭重告誡魏忠賢:「主上衝年,內外臣子,會各努力為善。」這話雖使魏忠賢心中不快,也還沒有到翻臉的程度。
  天啟三年(1623)是個重要的年份。魏忠賢受命提督東廠,顧秉謙、魏廣微等選入內閣。顧、魏不斷受到言路的彈劾,不為清流所容。趙南星與魏廣微之父魏允貞是朋友,但他三拒魏廣微於門外,公開說魏允貞無子。魏忠賢需要外朝官僚的配合,不為清流所容的官僚也需要投靠魏忠賢,他們很自然形成一個政治派別。
  天啟四年(1624)四月,給事中傅櫆等上疏,稱左光斗、魏大中等與內閣中書汪文言交通。六月,楊漣疏劾魏忠賢,列數他迫害朝臣、迫害太監、迫害妃嬪、蓄養內兵、羅織獄案等罪狀,共二十四條,其他大臣也紛紛彈劾,不下百餘疏。魏忠賢與外朝大臣的鬥爭,或者說,閹黨與東林黨的鬥爭,進入公開的階段。從當時的形勢看,反對魏忠賢和閹黨的力量還很強大,無論哪一方都沒有必勝的把握。魏忠賢找到閣臣韓爐,希望他從中調解。這是一種妥協的姿態。韓爐不肯合作,其他大臣也不肯息戰。
  魏忠賢只能依靠他和客氏擺佈熹宗的能力。熹宗年少好遊戲,魏忠賢等引導他於陸地走馬行獵,於池中竅水瀉珠為樂,又利用他喜愛木工的特點,每在他手操斧鋸時賽事,在熹宗的眼裡,國事遠不如他引繩削墨、營築小室重要,他不等聽完,便說:「好為之。」朝政的議決權逐漸為魏忠賢把持。
  魏忠賢的同黨把反對派官僚開列名單,括入百餘人,稱為邪黨,而將閹黨六十餘人列為正人,以此作為黜陟的根據。給事中阮大鋮別出心裁,作《點將錄》,以《水滸傳》中的聚義領袖的名號排東林黨人,如天罡星三十六人,托塔天王李三才、及時雨葉向高、浪子錢謙益、聖手書生文震孟、白面郎君鄭鄖、霹靂火惠世揚、鼓上蚤汪文言、大刀楊漣、智多星纓昌期等;地煞星七十二人,有神機軍師顧大章、青面獸左光斗、金眼彪魏大中、旱地忽律游士任等。天啟四年七月,葉向高被迫去官。此前,中官為了搜尋一個被緝拿的御史,闖入葉向高宅邸,鼓噪謾罵,這也是歷代首輔從未受過的大辱。十月,趙南星、高攀龍致仕,楊漣、左光斗削籍。
  在魏忠賢打擊東林人士的活動中,汪文言是個重要人物。他不由科舉出身,初為縣變,豪俠機智。入京後,與太監王安傾心結納,在王安與內閣間進行聯絡。為葉向高所器重,用作內閣中書,與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及趙南星等均有來往。魏忠賢痛恨楊漣、左光斗,必欲置之死地。他選擇汪文言這條線索,把他下詔獄,嚴刑拷訊兩個多月,定要他供出楊漣等受賄情狀。汪文言很有骨氣,說:「以此蔑清廉之士,有死不承。」最後受刑氣絕。負責審獄的錦衣衛官許顯純自造獄詞,把楊漣等下獄。同時下獄的還有經略遼東軍務的兵部尚書熊廷粥。熊廷弼得罪過朝中權貴又倡議放棄遼東,撤回關內,負有失地之責;且有人傳言,楊漣彈劾魏忠賢的奏疏由他起草,於是他在劫難逃。魏忠賢認為,僅以移宮一案定楊漣等罪,尚難以昭彰,且牽涉的人員太少,而若以交通邊帥,收取賄賂定罪,則死有餘辜。
  天啟五年(1625)八月,熊廷弼棄市,傳首九邊。八九月間,楊漣、魏大中、左光斗、顧大章等人相繼死於獄中。受楊漣等獄牽連,被逮被殺的官僚尚有多人。魏大中被逮,押解過吳縣時,吳縣人、吏部主事周順昌正在家中。他挽留魏大中,周旋數日,並結為親家。這是對魏忠賢的公然蔑視。魏忠賢派緹騎前去逮人,在蘇州引起騷亂。聚集的群眾為周順昌乞命,擊斃堤騎一人,擊傷多人。周順昌下獄被害。在處理蘇州民變時,市民顏佩韋、馬傑、沈揚、楊念如和周順昌的輿隸周文元五人論死。他們被合葬在虎丘附近,墓碑題曰「五人之墓」。
  高攀龍得到消息,自知不免,寫下遺表,於三月十七日凌晨從容赴水,終年64歲。崇幀初年得以昭雪,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謚忠憲。遺著經後人整理為《高子遺書》和《高忠憲公集》。高攀龍自殺前曾遺言同年摯友袁可立道:「弟腐儒一,無以報國,近風波生於講會,鄒馮二老行,弟亦從此去矣」,其言猶未盡之厚望可見於筆端,從此袁可立這位力圖遠離黨爭多做事的正直大臣終於不能再安其位,走上與閹黨鬥爭的前台,每議事與閹黨數有所抵牾,欲自請外。
  天啟六年(1626)十一月,袁可立在朝堂上抗疏道:「此非掛冠神武門時呼?」,閹黨益怒。幾個月後,九卿公推袁可立為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遂被魏忠賢排擠出朝,致仕歸里,而以自己的心腹劉廷元代袁可立為南大司馬,時北則崔呈秀為本兵,天下兵馬大權二人一手握定。隨後魏忠賢欲加害袁可立,賴袁可立在朝中素享清望未果。
  魏忠賢與東林黨的鬥爭已超出朝廷的範圍,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魏忠賢在用刑獄對付反對派官僚的同時,還命其黨羽編纂《三朝要典》,重新記述和評價「三案」,為打擊異己製造輿論。魏忠賢的地位不斷提升,相當一部分官僚出於各種原因,向他靠攏,協助他控制局面,打擊反對派,他們被稱為魏黨或閹黨。
  天啟五年(1625)以後入閣的大臣,大多為魏忠賢的黨徒。這裡包括顧秉謙、魏廣微、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以及魏忠賢被罷以後入閣的來宗道、楊景辰等人。表現最突出的當數顧秉謙和魏廣微。顧秉謙為首輔,掌擬旨批答,朝廷有一舉動,則歸美魏忠賢。魏廣微呈寄魏忠賢書札,稱「內閣家報」,當時人叫他「外魏公」。
  魏忠賢的黨徒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五虎」為文職,包括工部尚書兼左都御史崔呈秀、一年內由太僕少卿六遷至工部尚書的吳淳夫、一年內由大常少卿升至兵部尚書的田吉、太常卿倪文煥、左副都御史李夔龍。「五彪」為武職,包括左都督田爾耕、錦衣衛都指揮僉事許顯純、錦衣衛指揮崔應元、東廠理刑官孫雲鶴和田爾耕的心腹楊衰。
  居「十狗」之首的是周應秋。此人善烹飪,魏忠賢的侄子、肅寧伯魏良卿最喜歡吃他燒的豬蹄。他升至左都御史有賴於此,被人稱作「煨蹄總憲」。十孩兒四十孫更是人品繁雜。如李蕃、李魯生由知縣分別擢御史、給事中。他們先投靠魏廣微,魏廣微失寵,改投閣臣馮銓,馮銓失寵,又投靠崔呈秀,因而被譏稱為「四姓奴」。魏忠賢的黨羽還為魏忠賢建立生祠。最先建生祠的是浙江巡撫潘汝禎。他假藉機戶懇請,建祠於西湖,建成後上疏,請熹宗賜匾額。熹宗名之曰:「普德」。作為對此舉的鼓勵,潘汝禎升為南京刑部尚書。而浙江巡按的奏疏晚到一天,竟被罷官。此例一開,興建生祠立刻成為風氣。全國各地都爭先恐後地為魏忠賢建生祠。
  一名叫陸萬齡的監生還別出心裁,建議在國子監建造生祠,把魏忠賢與孔子並論:「孔子作《春秋》,忠賢作《要典》,孔子誅少正卯,忠賢誅東林,宜建祠國學西,與先聖並尊。」甚至尊貴如楚王也為魏忠賢建起生祠。主持製造生祠的官員不一定都是魏忠賢的黨徒,如袁崇煥是明末頗有見識的邊方帥才,未必有心投靠魏忠賢。只能說,建生祠形成了一種潮流,即使為了自我保護,也不得不隨潮流而動。
  生祠極壯麗莊嚴,不但朱戶雕樑,甚有用琉璃黃瓦,幾同宮殿。不但朝衣朝冠,甚至垂旒金像,幾埒帝王。每建一詞,多者用數十萬,少者也要數萬。所用錢財,不是盤剝民眾,就是取自官府。建生祠需要土地,或占民田民墓,或拆民房民舍,無人敢阻攔。開封建詞,拆毀民舍達兩千餘間。生祠饗祀,按王公規格。祠內供像,以沉香木雕刻,外部鍍金,工藝精細,眼耳口鼻及手足都可轉動,有如生人。外則衣服奇麗,內則以金玉珠寶為肺為腸,髮髻上有一空穴,不斷更換四時香花。明人對權勢者的奉承阿諛,至此而極。魏忠賢親自提督東廠,錦衣衛官多是他的親信和黨徒。廠衛是魏忠賢專權的主要工具。廠衛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監視官僚系統。魏忠賢時代,豢養廠役數百人,在東廠抽籤,分派各衙門。
  監視審獄的廠役叫聽記,監視其他官府和各城門的廠役叫坐記。廠役將所探得事項匯報東廠叫打事件。有這一類情報,不論晝夜,都可直接從東華門投入。許顯純掌鎮撫司,每審獄,魏忠賢必派人坐其後,其人偶不來,即袖手不敢問。至於社會上層人物的隱私,以至家人米鹽猥事,很難躲過廠衛的耳目,多在宮中傳笑。如寧安大長公主(興獻王女)之子李承恩,藏有公主所賜器物,也被發現。中書吳懷賢讀楊漣疏,還不敢與他人交談,只是擊節稱歎,被家人告密,死於非命,家亦被抄。工部郎中葉憲祖見內城建內祠,頗有感觸,竊歎:「此天子幸辟雍道也,土偶能起立乎!」把魏忠賢神像稱作土偶,大不敬。魏忠賢聞知,把他罷官削籍。廠衛的觸角也深入到民間。
  下面一件事很有代表性:「有四人夜飲密室,一人酒酣,謾罵魏忠賢,其三人噤不敢出聲。罵未訖,番人攝四人至忠賢所,即磔罵者,而勞三人金,三人者魄喪不敢動。」三人始則噤不敢出聲,繼則魄喪不敢動,顯然不是預先佈置的圈套。廠衛對民間的監視,尤其是針對富民的監視,也無孔不人。吳養春靠黃山收息,是徽州有名的富戶。他的家僕告他私占黃山,歷年所得租稅計六十餘萬金。吳養春被逮至京,照數追賠,他本人被拷打而死,妻女自縊,家產盡收。郡中許多富戶也因受牽連而破產。一般來說,專權宦官同外朝官僚、同民間富戶的關係都是很緊張的。
  另外,魏忠賢專權期間,還在社會上造成了相互監視的風氣。如「有徐生者,偶過渡,逢一京師人同舟。生問曰:『魏監荼毒朝紳,公復何似?』其人怒曰:『魏尚公舉朝奉為天生聖人,汝一小書生,敢妄低毀,何膽大如斗也!』」再如「南昌書肆中,有一生閱《三朝要典》,偶發不平之慨。忽一人攘臂直前,欲挾以見楊撫院。眾為解勸,俾生與多金,始獲免」。前一京師人和後一人肯定不是廠衛探事人員。對魏忠賢的不滿和抨擊還要受到此輩凌辱和威脅,或許是更大的悲劇。作為封建專制工具的廠衛系統,在魏忠賢擅權時期,造成很多冤獄。揚州知府劉鋒,試圖收買有關方面,救援被押獄中的國戚李承恩,為東廠太監張體乾緝獲。張體乾進一步誣陷劉鐸勾結道人方景陽,詛咒魏忠賢。
  事實上,方景陽與劉鋒根本不相識。劉鋒被斬於市,方景陽被斃於獄。處死民人,就更簡單了。魏良卿舊宅有兩大獅子,目下視,「魏太監怒之,榜石工至死」。魏忠賢統領下的廠衛,所用刑罰之酷,更是令人髮指。被稱為「六君子」的楊漣、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顧大章六人都受過全刑,各打四十棍,拶敲五十,夾槓五十。楊漣受刑最多,五日一審。許顯純令將他頭面亂打,齒頰盡脫;鋼針作刷,遍體掃爛如絲;以銅錘擊胸,肋骨寸斷;最後用鐵釘貫頂,立刻致死。死後七日,方許領屍,止存血衣數片,殘骨幾根。左光斗估計,錦衣衛獄對他,或是「亟鞫以斃之」,或是「陰害於獄中」,如果送到法司,或無死理,於是「靡焉承順」。他也被五日一審,「河話百出,裸體辱之。弛扭則受拶,弛鐐則受夾,弛抄與夾,則仍戴扭鐐以受棍」。
  另如周順昌在獄中大罵許顯純,許顯純用銅錘擊周順昌齒,齒俱落。周宗建罵魏忠賢不識一丁,魏忠賢命以鐵釘釘之,又使他穿綿衣,以沸湯澆之,頃刻皮膚卷爛,赤肉滿身。魏忠賢專權時期,廠衛橫行,造成了超過歷次宦官專權的恐怖環境,這恐怕也是魏忠賢給後世留下的最深刻印象。魏忠賢本人、他的親屬和黨羽,利用一切機會,謀求顯赫的地位,閣臣和部院大臣按照常規,可得到公孤加銜,自不必說。像田爾耕加少師兼太子太師,許顯純加太子太保,卻是不多見的。魏忠賢的族人中,蔭封錦衣衛指揮使的有十七人,他的族孫和姻親中有多人官至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僉事等。他的侄子魏良卿地位最高,封寧國公,加太師。
  另一個侄子魏良棟封東安侯,加太子太保,侄孫魏鵬翼封安平伯,加少師。後兩人都還是襁褓中稚子。在名義上,魏忠賢本人除了司禮大監和提督東廠太監職務以外,還進上公,加恩三等。再者有熹宗所賜印鑒,文曰「顧命元臣」。而實際上,他的權勢遠不止這些。對他本人有九千歲的稱呼,對他的雕像行五拜三稽首之禮。最轟動的事件是魏忠賢去涿州進香,「鐵騎之擁簇如雲,蟒玉之追隨耀日,登蹕傳呼,清塵墊道,人人以為駕幸涿州,及其歸也,以輿夫為遲,改駕四馬,羽幢青蓋,夾護雙遮,則已儼然乘輿矣」。凡朝中草疏,李永貞必遣人急速馳白,即百里外,亦一日往返,傳達魏忠賢之意,票擬始敢批發。魏忠賢是否有心篡位,這並不重要,而他權勢的發展,已經威脅到皇權,這一點就足以決定他的命運了。
  天啟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死,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檢即位,他就是崇禎皇帝。無疑,魏忠賢也想要控制崇禎皇帝。據說,他曾進獻國色四人,帶有香丸一粒,名「迷魂香」。他要把崇禎皇帝變成癡皇帝,但沒有得逞。崇禎皇帝初即位,小心謹慎,無所舉動。九月他採取了第一個措施,把客氏趕出皇宮。十月彈劾魏忠賢和魏黨的奏疏突然出現。十一月魏忠賢被免去司禮監和東廠的職務,滴發鳳陽守祖陵。這是一個試探性的決定,沒有引起大的騷亂。於是崇禎皇帝命錦衣衛擒拿魏忠賢治罪。
  魏忠賢行至途中,接到密報。當夜,他聽到外邊有人唱道:「隨行的是寒月影,嗆喝的是馬聲嘶。似這般荒涼也,真個不如死。」想到昔日的榮華富貴,魏忠賢也感到真個不如死,於是他上吊自殺了。
  魏忠賢這個人,由於他和控制輿論的文官集團的矛盾,他的壞處被無限放大了。其實,魏忠賢在事關國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還是很講原則的。
  (1)皇太極猛攻錦州時,袁崇煥與監軍紀用一起下令不許出戰,任憑趙率教在錦州苦苦支撐,在錦州破在旦夕的時刻,滿桂公然違抗袁崇煥的不抵抗命令,主動出擊,冒死以救錦州。寧錦大捷後,魏忠賢論功行賞,升了血戰有功的滿桂、趙率教的官,而罷免了畏敵避戰,不救錦州的袁崇煥。魏忠賢並沒有因為這位一心熱衷於議和的袁崇煥在寧遠城給他修生祠而放過他在寧錦之戰中的怕死避戰之罪,也沒有因為毛文龍上書力保和他作對的東林黨人而處分毛帥,這也是為什麼天啟朝後期關外局勢一直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原因。
  (2)天啟朝最大的戰爭失利,是袁應泰丟掉遼陽。而袁應泰之所以被起用,是因為之前的督師熊延弼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彈劾,當時魏忠賢還未掌權。遼陽失陷後魏忠賢查辦了許多當初彈劾熊延弼的文官,固然有打擊文官集團的私心,但是這些文官書生誤國,也實在該碎屍萬段。而後魏忠賢立刻起用熊延弼為兵部尚書,之後王化貞失陷廣寧,同在關外的熊延弼也受到株連,被傳首九邊。這裡熊延弼是受到王化貞的拖累而被殺,雖然他是由魏忠賢主張上台的,但九堂會勘定案,實無免死之理,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3)魏忠賢連接起用的兵部尚書趙南星、孫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都是直臣、能臣,而且是和自己作對的;只是到了天啟晏駕前為了搶班奪權,才臨時起用了自己的私人崔呈秀,才匆忙讓自己的心腹劉廷元替換掉屢與自己作梗而將要上南京赴任的兵部尚書袁可立,這些說明魏忠賢至少是愛國的,甚至有說法稱崇禎皇帝在亡國前又想到了這位已被自己賜死的魏忠賢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