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還原真實的隋煬帝

還原真實的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569~618),是歷史上暴君的典型。他給人的印象是心狠手辣、揮霍無度、濫用民力、窮兵黷武,毀掉了大隋江山。那麼,真實的楊廣是什麼樣子呢?他真的如此毫無顧忌地自毀長城嗎?對此,許多人也產生了疑問,隋煬帝成為人們關注的歷史人物。讓我們回到隋煬帝的時代去分析歷史的細節,去體會真實的隋煬帝吧!
  隋煬帝楊廣生於權貴世家。爺爺楊忠是西魏的十二大將軍之一,北周時官至柱國大將軍,封隨國公。外公獨孤信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地位更加顯赫。爺爺死後,楊廣的父親,日後的大隋開國皇帝楊堅襲爵隨國公。後來,楊堅的女兒、楊廣的大姐嫁給了周宣帝宇文贇為皇后,周宣帝在位一年就傳位給太子宇文闡,即周靜帝。北周大象元年,掌權的太上皇駕崩,幸臣鄭譯、劉昉為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假傳遺詔,命楊堅入朝,掌握軍政大權。楊堅掌權後,打擊北周宗室,平定地方叛亂,鞏固了自己的統治,於北周大定元年二月稱帝,建大隋政權。13歲的楊廣被封為晉王。
  楊廣親歷了爭權奪利的殘酷與血腥,而看到父親成為一國之君,掌握數以百萬計的百姓,擁有不計其數的財富,楊廣感到獲得政治勝利的幸福與滿足。他開始嚮往權力。不久,楊廣出鎮地方。滅陳後,楊廣留駐揚州10年,負責新佔領區的軍政。這一段人生經歷,使楊廣得到了許多歷練,增長了不少政治經驗。他開始做起了君臨天下的美夢。而這時,朝廷內部、宮廷上下的政治變化,給楊廣創造了機會。
  獨孤后是西魏、北周重臣獨孤信的女兒。她14歲嫁給了楊堅,楊堅的所有兒女都是獨孤后所生。史書記載,獨孤后賢惠,是楊堅的賢內助。但晚年的獨孤后性格發生了變化,她飛揚跋扈、干預朝政,在文帝面前屢進讒言,使許多忠臣良將無辜獲罪。文帝楊堅雖為一國之君,統馭四方,但卻對獨孤后言聽計從,甚至說有些懼內,這更導致獨孤后的肆無忌憚。
  而皇后與太子之間早已產生了矛盾。原來獨孤后為太子親自選了一位門當戶對的太子妃,可太子不喜歡這個女子,偏偏喜歡年輕貌美、地位卑微的女子。而太子妃毫無徵兆的暴亡,更讓皇后對太子產生了懷疑。這成為皇后疏遠太子、甚至母子交惡的原因所在。楊廣深知母親的性格,所以他表現得極為「正派」。
  開皇十九年,楊廣從揚州回京拜見父母。離京前,他在獨孤后面前上演了一齣好戲。楊廣來向母親告別,一陣歡笑後,楊廣突然表情痛苦起來,獨孤后立刻詢問楊廣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楊廣搖頭說道:「我們兄弟五個都是母親一人所生,從小情同手足,不想大哥成為太子後,對我等兄弟情誼日薄,甚至還曾要加害於我,我生性駑鈍,不知什麼地方得罪了兄長,不知哪天就性命不保了!」聽到這裡,獨孤后大罵太子:「他與我作對,現在還跟你們兄弟作對。你父皇的江山怎麼能交給這種人呢?」說完,母子倆抱頭痛哭。楊廣的這次亮相可謂漂亮,既明確了母親對太子的態度,又表明了自己的忠孝。多年的政治經驗,使楊廣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緊接著,他開始聯絡戲中的另一角色楊素。
  楊素,祖輩都是西魏、北周顯貴。他本人也因平齊之功,而被周武帝封為縣公。楊堅掌權後,楊素便投靠到他的門下。隋朝建立後,先後拜御史大夫、納言、內史令、尚書右僕射,被封為越國公,楊素多次參加戰爭,屢任主帥,幾乎每戰必克。楊素博覽群書,擅寫文章,為人聰明,善於察言觀色。這些優點使他得到了文帝的寵信。楊廣通過親信找了楊素的弟弟楊約,楊約將晉王的態度傳達給了楊素。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地位,楊素開始與楊廣接觸,在文帝面前屢進讒言,誣告太子在宮中興符咒之術,暗藏鎧甲,圖謀造反。「忠臣」楊素的上奏,加上獨孤后的策應,使得本已有廢太子之念的文帝最終廢除了楊勇的太子名位,不久楊廣如願以償地入主東宮。
  在做太子期間,楊廣小心謹慎,甚得文帝信任,經常在大臣面前誇獎太子仁孝,有治國之才。直到臨死前,文帝方才看到了楊廣的真面目。仁壽四年,年邁的文帝病重,楊素等大臣與太子楊廣侍駕。楊廣估計文帝時間不多了,就與楊素商量文帝的後事,而楊素給太子的回信卻被錯誤地送到了文帝手中。這時文帝的寵妃陳夫人,哭著跑到文帝床前,說太子要非禮她。老皇帝看到眼前的這一切,回想起當年的一幕幕往事,才看透楊廣的不擇手段與處心積慮,大罵楊廣,並急忙命人傳廢太子楊勇前來。門外的楊素看到情況緊急,立刻與楊廣密謀,最後決定除掉文帝,控制局面。楊素立刻假傳聖旨,將知內情的大臣逮捕入獄,更換皇宮宿衛,宮門由楊廣的心腹把守。這時,楊素派人進去「探望」文帝,不久文帝駕崩。權力慾的膨脹讓楊廣失去了理智,為實現夢想,他要清除一切阻礙,所以他不惜向自己的父親痛下殺手。
  公元605年,隋煬帝楊廣改年號為「大業」。這一年號,反映了楊廣「振國威、創偉業」的理想,他夢想著隋朝能夠成為一個受萬邦來朝的大國。為此,他不斷從內政、外交方面努力著。隋文帝為楊廣留下了大量的財富、眾多的人口,這些為楊廣的「大國夢」提供了人力、物力上的支持。為了顯示國家的強盛,即位不久,楊廣就延請突厥、西域諸國的首領到東都洛陽來歡度新年,其間向其炫耀隋朝的國勢。隋煬帝這種和平外交的做法,自然有可取之處,但在實際操作中,未免過於鋪張浪費、不切實際。
  不能否認隋煬帝楊廣是一位追求成功的帝王,他希望自己的帝國江山永固、恩澤四海。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控制,隋煬帝曾經三下江南、四巡北方,是一名真正的「旅行家」。但對於隋煬帝的巡遊,歷來被認為是他縱情山水、不務正業的表現。被人詬罵的原因還在於,為了巡遊,隋煬帝下令修建大運河、修築長城、馳道,勞民傷財、濫用民力。其實,隋煬帝的主觀目的是好的,他希望自己的國家強大、政權鞏固,但他專斷獨行的作風、操之過急的工作態度,使得這些大工程修築成功的同時,造成國家大量財富的流失和民力的消耗。
  據史書載,楊廣身材挺拔,相貌俊秀,才思敏捷,擅詩書,有很高的文化修養,這使得楊廣自幼就非常有優越感。另外,他生於功臣家庭,自幼衣食不愁、生活安逸,沒有生活在民間,體會不到民間的疾苦,更不知道金錢財富的來之不易,導致隋煬帝養成了不惜民力、揮金如土、好擺排場的壞習慣。楊廣的擺排場是與他的巡遊相結合的,因為他要做給別人看。為了便利南北交通,也便於南下揚州巡遊,隋煬帝於大業元年下令河南、河北各郡百萬人修建通濟渠,這樣他就可以從洛陽的西苑乘船直接南下到達揚州。在官吏嚴厲的督建下,隋唐大運河中效率最高的一段通濟渠經過170多天就竣工了。
  同年8月,隋煬帝開始了第一次的南巡。這次南巡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規模宏大的船隊。隋煬帝乘坐的船叫龍舟。龍舟分為四層,有六層樓的高度,船上有眾多房間,功能齊全。上層完全仿造宮城的佈局,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可以舉行朝會﹔中間兩層有一百餘間房子,供煬帝休息、娛樂之用﹔下層是宦官、宮女等宮中侍從人員的住處。船上裝潢考究、金碧輝煌。皇后、嬪妃、王侯將相、文武百官、僧道術士等等,各自乘坐專門的船隻。數千艘不同用途的大小船隻裝載各種物資隨行,在船隊的最後是數千艘兵船負責安全保衛。陸地上,幾萬名縴夫、騎兵一路相隨。大的場面、大的排場,滿足了煬帝的個人權欲,使他在自己的大國美夢中越走越遠。
  隋煬帝還多次北巡邊疆。北巡的重點是突厥地區。突厥是北方大漠的少數民族政權,是隋朝的重要邊患。大業三年,隋煬帝第一次北巡,他命令河北十餘郡的男子開鑿太行山,修築到達山西的大道。隋煬帝的北巡,得到以突厥等北方諸部落的高度重視,突厥啟民可汗親自率眾迎接。煬帝非常高興,設宴款待了諸部首領。在北巡途中,隋煬帝乘坐一種特殊的交通工具觀風行殿,住在「行城」裡面。
  觀風行殿就是一座巨大的車,車子的底部有許多大輪子,上面用木板做地面,而在上面修建宮殿,煬帝白天就坐在移動的宮殿裡觀風,可謂神氣十足。但這車的運行完全都是靠人力,煬帝的舒適是建立在大量人力為其服務的基礎上的。突厥人見到這個龐然大物,都嚇得跪倒在地,頭都不敢抬,他們以為大隋一定有神靈相助,城市和宮殿才會「走」。
  隋煬帝不管南下,還是北上,大排場都是空前絕後的。他盡其所能地用實際行動詮釋皇帝的權力,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理。同時,楊廣天真地認為,大排場具有視覺衝擊的效果,給人留下大隋強盛的深刻印象,從而達到四海咸服的目的。但隋煬帝沒有考慮到民力的負擔與諸蕃政權的心理承受度。在繁重的勞役下,大量勞動力喪生,國家經濟因此蒙受了重大損失,許多農民不堪重負,紛紛聚眾起義。另外,他無休止地以勢壓人,造成少數民族心理的逆反情緒。隋煬帝第三次北巡,就曾被突厥人包圍了一月之久,險些喪命。
  隋煬帝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為了理想不惜犧牲一切。他的夢想就是大隋政權能夠得到海內各國的擁戴與臣服,自己能夠成為萬國之主。但對於不歸附的政權,他決不會手軟,三次出兵高句麗就是例子。
  高句麗是朝鮮半島上的一個政權,興起於魏晉時期。至北朝末年,由於中原戰亂頻仍,它藉機多次侵擾遼東、河北地區,掠奪土地與勞動力。隋文帝於開皇十八年曾派兵攻打高句麗,但以失敗告終,高句麗上表謝罪,文帝就沒有再次出兵。但對於懷有「大國夢想」的隋煬帝而言,遼東之敗是奇恥大辱,發誓一定要讓高句麗王跪倒在自己的腳下稱臣納貢。
  隋煬帝認為,文帝時期的戰敗在於戰略失誤與輕視敵軍。為了取勝,隋煬帝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大業八年,隋煬帝令二十四路人馬一齊出發。由於部隊的每次行動都要先得到隋煬帝的同意,貽誤了很多戰機。而且敵方經常詐降,掉以輕心的隋軍受到了重創。當地惡劣的氣候條件、陌生的地理環境,再加上敵軍的戰略戰術,隋軍慘敗,不得不撤兵。宇文述率領三十萬大軍,活著回來的就只有二千七百人了,可見戰鬥的慘烈。
  第二年,楊廣決定再次討伐高句麗。這一戰,依然是非常艱難,隋軍與高句麗陷入了戰略相持。隋朝每天要承擔巨大的軍費開支,這使得隋朝的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可這並沒有減弱煬帝對軍事勝利的渴望。就在這時,隋朝禮部尚書楊玄感的叛亂,使第二次征高句麗的戰爭不得不立刻結束。「楊玄感之亂」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政治信號,反映了當時百姓厭戰的民情和財力衰竭的國勢,同時也說明統治集團內部已出現分裂,隋煬帝的施政已經非常不得人心了。
  可是迷信武力的隋煬帝,仍然固執地要第三次討伐高句麗。大業十年,兵力明顯不足的討伐開始了。戰爭是交戰雙方國力的較量,隋朝雖然國勢衰敗,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高句麗已經支撐不住了。開戰不久,高句麗王就上表謝罪投降。隋煬帝心滿意足地班師凱旋。可是等待他的,不是舉國歡慶,而是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統治階級內部的分崩離析。
  三次征遼戰爭,隋朝損失慘重,大量人口喪生,國家財力耗盡,人民無家可歸、賣兒鬻女、餓殍遍野、骨肉相食。隋朝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已沒有了掙扎的力量。大業十四年,不可一世的隋煬帝被部將宇文化及兄弟殺死,隋朝滅亡。幾個月後,隋煬帝的姨表兄弟李淵稱帝,唐朝開始。
  隋煬帝是一位試圖延續輝煌、維護國威的皇帝,並且一直以理想主義治理國家,但他的自負心理與官宦背景,嚴重左右了他的治國理念與方法,最終導致統治的失敗,國家的滅亡。雖然我們不能否認隋煬帝的美好初衷,但濫用民力、鋪張浪費、迷信武力、炫耀國威的做法必須予以批判。歷史上留下的關於隋煬帝的材料非常少,其中還增添了許多虛假成分,使得隋煬帝千百年來一直是昏君的同義詞。但從現有的材料,我們不能簡單地得出隋煬帝是昏君、暴君的結論。與此相反,隋煬帝開鑿了舉世聞名、澤被後世的京杭大運河,他執政時期的一系列改革,為唐朝盛世的到來做了必要的準備。隋煬帝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人物。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