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安祿山為啥能引發大叛亂

安祿山為啥能引發大叛亂

  唐玄宗統治時期,安祿山造反,引發了一次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持續好幾年的安史之亂,不僅差點讓唐朝亡了國,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唐玄宗在逃離長安的時候,中途被迫下令讓楊貴妃自縊,所以有人覺得,是安祿山的叛亂,導致了楊貴妃的香消玉殞。那安祿山造反的原因,真的是因為地方與中央矛盾越來越大嗎?
  《歷史不糊塗》,作者李拯在書裡說:「既得利益與信息扭曲共同導致的制度衰敗,才是安祿山造反的根本原因。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安祿山是個外族人,按照唐朝的軍事制度,一個外族將領,就算再厲害,也做不了太大的官。但唐玄宗這個人,總想著把周圍的外族都平定了,所以很多在邊關立了大功的漢人,陞遷就特別快,好幾個邊關將領甚至直接被提拔為宰相,這就威脅到了當時權相李林甫。李林甫為了鞏固自己的位置,就順著唐玄宗的想法,提了個建議,說要用蕃將取代漢將,也就是要多用少數民族的將領。李林甫的理由是,少數民族將領比漢族將領勇猛,更容易在邊防戰爭中打勝仗。實際上,李林甫是想把邊防上漢族將領的權力奪回來,這樣就沒人能威脅自己的權力了。安祿山抓住這個機會,賄賂當時到地方考察的御史,這個人回到朝廷之後,說了很多安祿山的好話,結果靠著這些虛假信息,安祿山被提拔為平盧節度使,這是安祿山走上人生的巔峰的第一步。可以說,既得利益因私廢公,再加上官僚受賄,扭曲了信息,給安祿山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其次,安祿山造反,總要有個準備階段吧。在這段時間裡,他也是煞費苦心,通過控制各種信息,成功麻痺了皇帝。比如,皇帝特別重視邊疆的情況,安祿山就虛報戰功,製造一些虛假的勝利,讓皇帝越來越重視他。當然,皇帝也不傻,除了聽官員直接匯報,還會派一些使者到基層考察,直接向皇帝匯報信息,對於這些朝廷派下來的官員,安祿山一般都是重金賄賂,結果這些使者回朝廷經常是「報喜不報憂」,成功騙了皇帝;再比如,當安祿山造反的消息已經傳得滿天飛的時候,唐玄宗實在坐不住,設計了一個測試,把安祿山召回朝廷,如果安祿山回來就說明他很忠心,如果沒回來說明心裡有鬼。沒想到安祿山毫不猶豫,立馬來到皇宮,依然表現的忠誠無比,在麻痺了皇帝之後,立刻回到軍中起兵造反。就算是這樣,在安祿山造反之前,也還是有轉機的。但當時的權貴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干擾了正確的決策,讓朝廷錯失了鎮壓叛亂的最佳時機,間接助長了安祿山的反叛氣焰。
  這次轉機發生在安祿山沒造反之前。當時宰相楊國忠和韋見素已經發現安祿山造反的跡象了,於是倆人一起去勸唐玄宗。在去之前,韋見素和楊國忠約好,如果自己沒勸動唐玄宗,楊國忠接著勸。但當韋見素勸說失敗之後,楊國忠卻一句話都沒說。為什麼呢?因為楊國忠和安祿山,一個是相,一個是將,在朝廷是死對頭。楊國忠一開始就覺得安祿山會造反,但他覺得,自己一直說安祿山造反,但如果安祿山沒謀反呢,那不是說明自己判斷錯了嗎?所以楊國忠的如意算盤,是逼安祿山造反,這樣能顯示自己高明,於是就錯過了將謀反扼殺在搖籃裡的最佳時機。
  所以作者說,在一個專制社會,大臣根據皇帝的喜好來扭曲信息,從而博得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同時,朝廷中的既得利益者,為了一己之私,即使犧牲國家利益,也要成全私利。這時候整個國家設立的各項制度就會形同虛設,也就是說,既得利益與信息扭曲共同導致的制度衰敗,才是安祿山造反的罪魁禍首。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