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百病生於氣 不足須補強

百病生於氣 不足須補強

百病生於氣 不足須補強

傳統中醫有所謂「百病生於氣」的說法,民眾也認為氣不足就要予以補氣。開業中醫師鄧佳明表示,中醫認為,氣藥專門治療氣病,使用範圍十分廣泛,常分補氣藥、理氣藥等,其中,補氣藥用於治療氣虛證,理氣藥作用強弱不同,又分行氣藥用於氣滯、降氣藥用於氣逆、破氣藥用於氣積。

氣病就要氣藥醫,不只是補氣而已,其實還有很多治法。鄧醫師指出,氣虛證適合補氣藥,主要見於肺氣虛、脾氣虛,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人體一身之氣屬於肺,如果產生肺氣虛,患者將會出現少氣懶言、語音低微、動則喘促、易出虛汗等症狀。

鄧佳明中醫師指出,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如果產生脾氣虛,患者將會出現精神疲憊、身體乏力、胃口不佳、脘腹脹滿、大便溏泄,甚則浮腫脫肛等症狀。此外,又因氣能生血、氣能攝血,所以血虛或脾不統血而出現的大出血,治療時也當配補氣藥。

另外,大吐、大瀉、大失血、大病一場所造成元氣極虛、脈微欲絕,以及汗出肢冷的亡陽厥脫證,治療時也可配合其他回陽救逆藥予以補氣固脫。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藥物性多辛溫香燥,容易耗氣傷陰,氣陰不足的人應慎用。

不同理氣藥分別能夠調脾氣、和胃氣、舒肝氣、理肺氣,這類藥物大多味辛苦、性溫、氣味芳香,根據理氣藥的不同歸經部位、治療作用,還可分為理脾和胃藥、疏肝解鬱藥、疏肝和胃藥、通宣理肺藥等四類別,使用時必須注意,這類藥物多半辛溫燥散,容易耗氣傷陰,氣虛陰虧的人不宜多用。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