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政治] 課綱武昌起義改起事 學者痛批

課綱武昌起義改起事 學者痛批

今(10)日是國慶日,高中歷史課綱卻從2006年(民國95年)起就把「武昌起義」改成「武昌起事」,理由是「武昌起事」是「約定俗成」的用語。有學者痛批「令人不知今夕是何夕」,首先「武昌起事」根本非國人慣用語;且「起事」是清朝遺老的立場,「起義」是民國的立場,「起義」才有正當性。

西元1911年歲次辛亥,陽曆10月10日清廷駐守湖北武昌的新軍發出反清革命槍聲,震撼全中國;緊接著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2月12日滿清隆裕皇太后攜6歲宣統皇帝宣布退位,結束2000多年帝制,此後即使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政府遷台,10月10日都是「雙十節」、「國慶日」,每年舉行盛大慶典。

教育部僅表示再研究

不過,中華民國誕生史,近年卻有些變調。曾經擔任高中歷史教科書編寫者的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日前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95課綱之後不管是民進黨執政或國民黨執政,各版歷史教科書都普遍使用「武昌起事」取代「武昌起義」,理由是「武昌起事」是「約定俗成」的名詞。2013年103課綱紛紛擾擾之際,教育部對於武昌「起義」或「起事」也僅表示「再研究」。

查閱高中歷史題庫,也確有如上情況。以2013年某高中高二歷史期末考試題為例:「武昌起事成功後,革命黨人與袁世凱協議,允諾在清帝遜位後,推其為臨時大總統。請問當時革命黨人對袁世凱讓步的原因為何?A,孫中山人在海外;B,袁世凱贊同共和;C革命黨實力不足;D外國支持清帝國(正確解答C)」,用的也是「武昌起事」。

王仲孚批判,台灣歷史教科書充滿怪現象。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為例,這是中華民國建立一定會談到的歷史,而所謂「武昌起義」當然是站在民國的立場說的,因為如果站在清廷的立場,這算是叛亂,例如民國元年2月隆裕皇太后宣布退位時就採中性詞彙「武昌民軍起事」;而民國以來不論政府文告、學者著作、歷史教科書,都採用「武昌起義」,以示辛亥革命的「正當性」。

滿清觀點看辛亥革命

王仲孚說,百年來「武昌起義」已是普遍使用的名詞;偏偏從95課綱以來強制要求教科書改成「武昌起事」,「必須修改」的理由是「武昌起事」是「約定俗成」的名詞。王仲孚批判,「武昌起事」根本並未「約定俗成」,因為到目前為止各種字典包括教育部在網路上的《國語字典》,都找不到「武昌起事」。「武昌起事是清朝的立場,我們用滿清遺老的觀點看辛亥革命,怎麼會是這樣呢?」

[ 本帖最後由 lindaps3 於 2017-10-10 14:22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