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宋朝范仲淹在軍事上的建樹

宋朝范仲淹在軍事上的建樹

  范仲淹雖為一代文士﹐卻從小就喜歡談論軍事。宋朝時﹐西北黨項族對宋是時附時反。到了該族首領元昊掌權時﹐他就不再甘心臣服於大宋王朝了。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元昊起兵造反。范仲淹再次被召入朝﹐恢復了他以前擔任過的天章閣待制。若僅只是天章閣待制﹐那麼這是個閒官。事實上﹐這次召范仲淹入朝﹐就是要利用他的軍事才能對付元昊﹐因此同時讓他兼知永州軍﹐後來又改任陝西都轉運使。
  范仲淹得知延州(今陝西延安)一帶關防失守﹐便自告奮勇去守邊﹐宋仁宗就委他為戶部郎中兼知延州。范仲淹未到任前﹐此地按官階高低決定帶兵之多少﹐如總管領兵一萬﹐鈐轄領兵五千﹐都監領兵三千。敵人來犯則官小者先帶兵迎敵﹐至於這迎敵的將官是否勝任﹐那是不管的。針對這不合理的情況﹐范仲淹明確地指出﹕「選擇迎敵的將領不考慮他們的本事﹐只按官職大小來排定出兵的先後﹐這就是打敗仗的原因。」他到任後﹐將州兵集中起來﹐共得一萬八千人﹐再一分為六﹐每位將領帶兵三千加以訓練。
  敵人來犯﹐則根據進犯之敵的多少派兵迎敵。第二年的正月間﹐皇帝下詔要范仲淹主動出擊﹐范仲淹沒有盲從﹐而是依據延州的現實情況﹐提出了正確的應對之策。范仲淹向皇帝報告說﹕「正月間正是塞外十分寒冷的時候﹐大雪茫茫﹐此時出兵﹐我們的軍隊難以隱蔽﹐容易暴露。等到春暖之時﹐這個時候敵人馬瘦人饑﹐我們出兵容易取勝。」他進一步獻策道﹕「鄜州(今陝西富縣)、延州靠近西夏﹐是羌人必由之路。希望能暫時按兵不動﹐讓他以恩信對之招撫﹐若貿然動兵﹐已和羌人建立的交往可能會斷絕﹐那麼﹐這一片地方的安定就會遙遙無期了。」他建議可先攻取綏、宥等地﹐佔據要害之處﹐屯兵營田﹐如此﹐茶山、橫山等地的老百姓就會扶老攜幼來歸附了。宋仁宗聽取了他的這些建議。果然﹐當地羌、漢各族百姓都安定下來了。
  范仲淹為將﹐號令明白﹐賞罰分明﹐愛撫士卒。邊境有警﹐他和時任樞密副使的富弼一道領兵禦敵。皇上賞其黃金百兩。范仲淹並沒有將這筆財富佔為己有﹐而是全部分給了隨他出征的將士。
  在軍事上﹐范仲淹與另一文人軍事家韓琦齊名﹐時稱「韓范」。但在與敵對陣時﹐范仲淹能審時度勢﹐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用兵策略。一次他和韓琦一道領兵到了前線﹐韓琦決定立即分兵五路進攻﹐范仲淹駐守慶州城﹐認為不應立即進攻。那時任秦州通判兼經略判官的尹洙奉韓琦之命﹐到慶州來約范仲淹一道出兵。
  范仲淹對尹洙說﹕「我軍剛打了敗仗﹐怎麼能率兵深入呢?以現在敵我雙方的實情來看﹐若立即開戰﹐我軍只會戰敗﹐因此﹐現在不是和敵人作戰的時候。」
  尹洙聽了﹐歎惜道﹕「您不及韓公啊!韓公說﹕『用兵應當將勝負置之度外。』現在看來您處事過於謹慎﹐這就是您不及韓公的地方啊。」
  范仲淹回答說﹕「大軍一動﹐就關係著千萬人的生命﹐若置勝負於度外﹐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能如此打仗。」
  尹洙說不動范仲淹﹐只得回去交差。韓琦不聽范仲淹的建議﹐率兵出擊﹐結果遭到元昊的伏擊﹐全師陷沒﹐大將任福戰死。韓琦領著殘兵敗將返回時﹐那些攔在韓琦馬前號啕大哭的陣亡將士的父兄妻兒﹐就有幾千人之多。這些人拿著陣亡者穿過的衣服﹐燒著冥幣哭道﹕「你們跟隨招討使出征﹐如今招討使回來了﹐你們卻不幸戰死了。你們的魂魄若認識路﹐能跟著招討使回來嗎?」痛哭之聲震天動地。韓琦也悲痛流淚難以行進。
  范仲淹得知長歎道﹕﹝這種時候﹐是很難將勝負置之度外的啊!」
  范仲淹主政過邠州、延州、涇州和慶州四地﹐這些地方與西北少數民族比鄰。因他治理有方﹐百姓們能安居樂業﹐因此﹐他深受這些地方百姓的愛戴。特別是羌人﹐對他非常尊敬。由於范仲淹是以龍圖閣學士身份出任這些地方的行政長官的﹐羌人便尊稱他為「龍圖老子」。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