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認識冠心病,冠心病患者運動、飲食注意事項

認識冠心病,冠心病患者運動、飲食注意事項



早安健康/孫宏濤(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臟外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為什麼說散步是冠心病患者最好的運動?

美國著名的心臟病學家懷特說:「運動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劑」,「輕快的步行如同其他形式的運動一樣,是治療情緒緊張理想的『解毒劑』,並能改善人們的健康水準」。在眾多運動中,散步是冠心病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最有效的運動方式之一。

散步可以緩解神經與肌肉的緊張,達到鬆弛鎮靜的功效。散步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增加對心臟本身的氧氣和血液供應,鬆弛血管的平滑肌,使血壓明顯下降,故對冠心病合併高血壓患者有降壓作用。

冠心病患者容易合併焦慮憂鬱情緒,對於此類人群,散步能夠調節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改善興奮和抑制過程,易使人感到精神振奮、心情舒暢。

但是冠心病患者也需注意不可在飯後立即散步,進食後體內血液會處於高凝血性,容易形成血栓,飯後散步易誘發心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建議飯後休息1小時再散步。

冠心病患者洗澡時需要注意什麼?

洗澡相當於一次較強的體力勞動,加上浴室內熱蒸氣較多、相對缺氧,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另外洗澡時皮膚血管過分擴張,積存了較多的血液,容易引起腦缺血,進一步甚至可導致暈厥。如果感到心悸、胸悶,應立即停止洗浴,注意保暖,及時到通風地點,適量飲水,保證一定的血容量。如果家屬發現患者神志不清,應立即送至醫院就診。

此外,冠心病患者洗浴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水溫控制在40℃以內,最好與體溫接近,不宜進行過熱的桑拿浴、蒸氣浴。
洗浴時間不宜過長,不要超過30分鐘。因為洗浴時大量出汗,血容量驟減,可導致心腦等重要器官缺血,容易形成血栓,誘發腦中風危險。
不要在過飽或者過度饑餓時洗澡。饑餓時洗澡加重了體能消耗,而飽餐本身會造成心臟供血不足;另一方面飽食後胃膨脹、橫膈上移,進一步加重心臟負擔,可誘發心絞痛發作。

冠心病患者排便應該注意什麼?

不少人有晨起就去排便的習慣,清晨剛剛起床的時候,是人體交感神經系統最為活躍的時刻,最易誘發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起床後動作不要過於激烈,從平臥到坐起,再到站立,都應該「慢半拍」。此時去排便,也要慢慢蹲下去,慢慢站起來,徐徐圖之,切忌用力。

如果發生便秘,排便時用力不當,將會增加心肌耗氧量,導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使得心臟負荷急劇增加,當心肌供氧不足時,可誘發心絞痛,甚至引起心肌梗塞或猝死。

因此,有便秘問題的冠心病患者最好先從調整飲食結構入手,多喝水,使腸腔內保持足夠的水分以軟化大便,進食高纖維、高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潤滑腸道和通便的食物如蜂蜜、核桃仁等。

可以考慮在馬桶周圍安裝扶手,便於老人起坐。

冠心病患者需要臥床休息嗎?

冠心病急性期需絕對臥床休息,特別是心肌梗塞患者在發病早期的一定時間範圍內,臥床休息對其康復有一定益處。因為安靜休息時,基礎代謝降低有利於疾病的恢復,臥床休息心臟負荷減少,促進心肌供氧和耗氧達到平衡,可避免誘發或加重心功能不全,安靜時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可防止和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

但臥床休息也並非在床上絲毫不動,在病後2周左右,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在床上活動,以後過渡到床下活動。病情穩定後可在床上、床邊、室內、室外逐步增加活動範圍及活動量。

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不建議長期臥床休息,長期臥床將使患者的活動能力逐漸喪失,引起肌肉的廢用性萎縮。且長期臥床會使血黏度增高,加之下肢活動減少,容易導致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進一步導致肺栓塞形成。

患者長期臥床還可以導致胃腸道蠕動減少,出現腹脹、便秘等症狀。長期臥床還會影響呼吸功能,使肺通氣功能降低,導致墜積性肺炎和局限性肺塌陷。此外,長期臥床還易導致褥瘡感染。

冠心病患者是否能外出旅行?

旅行對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尤其是心血管系統大有好處。冠心病患者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出門旅行。但旅遊前,應到醫院做一次心臟全面檢查,做心功能狀況評估,經醫生確認病情處於穩定狀態時方可進行旅遊。

旅遊地點也應選擇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的旅遊區,不宜選擇日照過於強烈或過於潮濕、炎熱的景點。旅途中避免過度疲勞,每日活動時間不超過6小時,休息睡眠時間不少於10小時。排程不宜緊張,路途最好不要太遠,活動強度不宜過大。旅行過程中避免情緒過於緊張或激動。

冠心病患者外出旅行時除了隨身攜帶自己常用藥之外,還要帶上氟呱酸、茶苯海明等急救藥,外出時急性胃腸炎及暈車常易發生,如不及時糾正,極易誘發心絞痛。一旦發病,在口服藥物情況下如仍不得緩解應立即就診,切勿帶病旅遊。

冠心病患者的飲食應注意什麼?

飲食習慣的好壞與冠心病存在很大的關聯性,遵循合理的飲食原則很有必要。

第一,飲食要清淡,避免進食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含有大量膽固醇的食物。含膽固醇的食物多為動物性食物,可用豆製品替代,這樣既減少了膽固醇的攝入量,又提供了優質的植物蛋白。

第二,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膳食纖維大量存在於粗糧之中,其中,豆類比米類的膳食纖維含量高。但是,老年人腸胃功能減退,粗糧吃多了不易消化,過多的膳食纖維還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

第三,減少鈉鹽攝入量。由於高血壓是誘發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因此積極控制血壓在預防冠心病方面有特殊的意義。

第四,戒菸限酒。

第五,不要吃得過飽。飽餐後,消化道對供血的需求增加,心臟的排血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臟的負荷也增加,所以,冠心病患者吃飯七八成飽即可。

適當飲酒是否能預防冠心病?

啤酒作為液體麵包,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多種胺基酸,受到大家的喜愛,合理飲用能促進胃酸的分泌,增進胃腸對營養的吸收。研究發現,適度飲用啤酒者與滴酒不沾者相比,其心臟病、高血壓的發病率反而降低。

但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並不推薦飲酒作為預防冠心病的措施,因為飲酒對心血管系統利少弊多。一般烈性酒其酒精濃度較高,長期或過量飲酒,會增加心臟和肝臟的負擔,可直接損傷心肌,造成心肌能量代謝障礙,加重或誘發心律失常、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增加猝死發生率。而且酒精代謝產物乙醛可促進兒茶酚胺的釋放,使交感神經興奮,刺激冠狀動脈上的α-腎腺上素能受體,引起冠狀動脈痙攣,造成心肌缺血。

美國心臟病學會建議的適量飲酒劑量為每天大約15克,大致相當於6%酒精濃度的啤酒250毫升。在這個適量飲酒的前提下,飲酒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季節交替時,冠心病患者需要如何保養身體?

眾所周知,氣候寒冷的天氣或冬末春初時節,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發病率就相應增加。冠心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氣候變化,秋冬季交替或者春夏季交替的時候,溫度濕度的反差很大,這時人的交感神經都處於高度亢奮狀態,這會使心臟運動加快,易誘發冠心病。因此,告誡所有冠心病患者,在氣候變化較大的時節,一定注意保養。

首先要注意預防感冒,感冒會導致炎症因子活躍,影響血液黏稠度和血管收縮,使得血液運行不暢通,從而導致心肌缺血,引發心臟病。

其次,不要過度勞累,過度勞累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引發心腦疾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