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心臟衰竭6個信號警示!保護心肝肺醫師這樣吃

心臟衰竭6個信號警示!保護心肝肺醫師這樣吃



早安健康/孫宏濤(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臟外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患上心臟衰竭,身體會有哪些信號?

老年心臟衰竭患者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且非典型,容易與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故常常被誤診為其他系統的疾病,及早發現老年人心臟衰竭特別重要,其實這些蛛絲馬跡就藏在日常生活中。

連散步的力氣都沒有了。稍活動或勞動即感心悸、胸悶、氣促。這是由於心臟功能降低,導致流通到肌肉和組織的血液減少所致。

咳嗽起來沒完沒了。平躺後咳嗽,患者站立或坐位時不出現咳嗽,躺平後即出現乾咳,說明肺部已明顯充血或淤血。咳痰,開始吐白色痰,量比較大,然後吐大量白色泡沫痰或洗肉水似的痰,並伴有口唇或面色青紫、大汗淋漓、喘息。此時表明患者已有明顯或重度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腫),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覺都睡不好。夜間突然憋醒或伴有喘息。睡眠後突然憋醒或伴有呼吸急促或喘息,坐起或起床後症狀很快消失。出現這些情況說明患者已有明顯的心功能不全或早期左心衰竭的症候。

上廁所次數減少了。尿量減少,短時間內體重明顯增加。此時說明體內有過多水分不能通過腎臟排出,若無腎臟疾患或其他疾病,顯示心臟功能已出現失償狀態。

情緒不穩定:不少老年患者有可能以精神症狀為主要表現,如心情煩躁、焦慮或有恐懼感,有的甚至出現精神失常、嗜睡、昏迷、這是由於出現心臟衰竭後,大腦供血不足所引起的。

鞋不合腳了。腳和腳踝水腫,全身靜脈回流不暢或出現靜脈淤血情況,如頸部血管(靜脈)明顯充盈或怒張,下肢或全身出現壓跡性浮腫,常伴有食欲缺乏、腹脹、消化不良、腹瀉等。出現這些情況時,說明患者已發生右心衰竭或全心(左、右心功能不全)衰竭。患者此時卻感覺症狀較前好轉,其實是嚴重的表現。

心臟衰竭會引起哪些其他疾病?

心臟衰竭患者常伴有許多的併發症,如不及時治療,可與心臟衰竭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呼吸道感染較常見,由於心臟衰竭時肺部淤血,易繼發支氣管炎和肺炎,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心臟功能進一步惡化。

血栓形成和長期臥床的患者可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脫落後可引起肺栓塞,可表現為突發呼吸急促、胸痛、心悸、咯血和血壓下降,部分患者有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積液體徵,鞏膜可有黃疸,或有短陣心房顫動發作。因此長期臥床的心臟衰竭患者應注意及時翻身並按摩肢體做被動活動,預防血栓形成。

心因性肝硬化由於長期右心衰竭,肝臟長期淤血缺氧,肝小葉中央區肝細胞萎縮和結締組織增生,晚期出現門脈高壓,表現為大量腹水、脾臟增大和肝硬化。

電解質紊亂常發生於心臟衰竭治療過程中,尤其多見於多次或長期應用利尿劑後,其中低血鉀和低血鈉症最為多見。

心臟衰竭患者在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規律的飲食習慣是預防各種疾病的關鍵,心臟衰竭也不例外。

少食多餐,減少腹部飽脹感,適當控制每日進食總量,宜選食含澱粉、多醣類食物及低熱量飲食,避免過食蔗糖及甜點等,控制脂肪的攝入量,注意保持電解質平衡。宜用低鹽飲食,每日食鹽不宜超過5克;忌食鹽醃製食品及含鹽炒貨。

不吃過冷、過熱、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不飲酒、不吸菸,不喝濃茶或咖啡。

維生素應補充充足。膳食應富含多種維生素,可多吃些鮮嫩蔬菜或水果。

控制總熱量,力求達到並維持理想體重。少吃甜食及含脂肪多的食物。

心臟衰竭患者如何進行康復護理?

心臟衰竭的患者除了正常遵醫囑服藥外,平時正確的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休息。除午休外,下午宜增加數小時臥床休息。急性期和重症心臟衰竭患者應臥床休息,當心臟功能好轉後,應下床進行適當活動,如散步等,但要控制活動量,當脈搏大於110次/分鐘或感到有心悸、氣急與異搏感時,應停止活動並休息。

減少誘因。勞累、感染是誘發心臟衰竭的常見原因,對慢性心臟衰竭患者來講,無論遇到何種感染,均應早期應用足量抗生素。體弱患者有感染時,體溫不一定很高,可能只表現為倦怠、嗜睡、食欲缺乏等,應注意觀察。

心理護理。慢性心臟衰竭患者,應保持平和心態,不要自尋煩惱。生活上不過分依賴別人,但也不要逞強。對自己的病,應重視,但也不要過分關注,以免因過於緊張而誘發急性心臟衰竭。

調整飲食。其原則為低鈉(鹽)、低熱量、清淡而易消化,注意攝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足量維生素、無機鹽、適量脂肪,並應戒菸戒酒,最好少食多餐,避免因飽餐而加重或誘發心臟衰竭。

堅持治療。要嚴格按醫囑用藥,不可擅自停藥或換藥,以免引發嚴重不良後果;要熟悉常用藥物的副作用,以利於早發現、早治療。定期複檢心電圖、心功能測定、體重與水腫情況,還要注意定期抽血複檢地高辛濃度和血清鉀、血清鈉、血清鎂,以及尿素氮、肌酐等,若發現異常,要及時就醫。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