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貧血勤補鐵?女中醫:健脾養血最適宜中藥是它

貧血勤補鐵?女中醫:健脾養血最適宜中藥是它



早安健康/吳明珠中醫師

貧血的症狀有哪些?貧血症狀常容易有疲勞、虛弱、暈眩、心悸、呼吸急促、蒼白、注意較難集中、焦躁易怒、活動力差等現象。也因如此,貧血經常很容易被察覺出來,也感覺得到,但不可盲目的補充鐵劑或維生素,需經過適當的檢查才能確知是何種原因所引起。

貧血原因 是什麼?貧血是缺鐵還是缺其他營養素?就醫檢查最保險

除了一般熟知的缺鐵會造成貧血外,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也會影響紅血球的製造。 因為這兩種營養素都是製造DNA時所需要的,在缺乏時,細胞核的成熟會出問題,而在骨髓中出現巨母紅血球增生的現象,所以這種貧血被稱做巨母紅血球貧血。

肝臟、豬肉、瘦肉(紅肉)、海藻、全穀類、乾果類及綠葉蔬菜均是鐵質豐富的來源,而其中動物性食物來源的吸收率又比植物性食品佳。

維生素B12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及乳製品中,植物中沒有,所以長期吃全素的人,有可能發生維生素B12缺乏性貧血,它主要的症狀除了貧血外,還會有舌炎以及神經學上的症狀,例如手腳刺痛,有麻麻的感覺,走路不穩或腦功能與精神障礙等等。至於葉酸缺乏的貧血,則較常見於酗酒的人。

貧血是血虛的一種:中醫血虛的4個成因

那麼從中醫觀點來看,貧血又是什麼情形?貧血其實是血虛的一種,除了透過西醫方法治療,平時也可以透過中醫調養,甚至做到預防。

血虛是指血液虧虛,臟腑、經絡、形體失養,表現為面色淡白或萎黃,嘴唇或手腳顏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多夢,手足發麻,婦女月經量少、色淡、後期或經閉,脈細等現象。產生血虛的原因可能有:

失血過多,如月經過多,外傷出血等;
血液生化不足,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導致;
久病不愈,慢性消耗造成;
瘀血阻滯,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

貧血(血虛)的中醫調養與預防

應如何預防和避免血虛呢?最主要就是健脾和胃。補血首先要健脾和胃,脾胃強健則生化之源不絕不斷。常用的藥方子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四君子湯等。

補血中最為常見的中藥是當歸,凡血虛之人尤其是女性血虛者,最適宜服用。而阿膠有滋陰補血的功效,對促進血液的產生有很大的作用。另外,何首烏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能促進機體的發育和血液的新生,調節改善機體的新陳代謝,對面色萎黃、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的血虛者更為有效。除此之外,熟地黃、枸杞子、桂圓、黃耆、黨參、人參、白芍、紫河車等均有益氣生血、健脾、補血作用。

同時,血液的基礎物質是精,而促進精化為血則以氣為原動力。平時也可以注意補腎生血,因為腎是先天之本,主藏精,精不僅包括先天之精,而且包括五臟六腑後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

女性朋友也應該注意條暢情志,因為不論是七情內傷還是外感六淫,鬱久均可化火,火熱之氣最易耗血傷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