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大唐衛公李靖兵法之謎

大唐衛公李靖兵法之謎

  李靖是唐太宗的親密夥伴,為唐朝的統一和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今天可見的有限的材料中,我們看到的都是李靖怎樣出神入化地運用他獨到的兵法克敵制勝的記錄,但他的兵法並沒有以原著的形式流傳下來。今天我們看到的有關他的兵法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後人輯佚而成的。
  李靖,字藥師,京兆三原(今陝西三原東北)人,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祖父和父親是北魏和隋的地方官。他自己也曾在隋朝為官多年。唐建立後,李世民把他從刑場救下,請求高祖李淵免去了他的死罪。從此李靖跟隨李世民左右為唐朝的統一和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率兵平定江南、北滅突厥、西擊吐谷渾,在多年的戎馬生涯中可謂無往不勝,展現了他別具風格的兵法藝術。唐高祖李淵也對他的軍事才能讚歎不已:「古之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豈能及也!」貞觀十七年(643),他與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被圖像於凌煙閣,尊奉為功臣。在今天可見的有限材料中,我們看到的都是李靖怎樣出神入化地運用他獨到的兵法克敵制勝的記錄。李靖以他輝煌的戰績,成為中國軍事史上一代著名軍事家。
  但可惜的是,李靖精妙的兵法並沒有以原著的形式流傳下來。據《宋史·藝文志》記載,李靖所著的兵法有七部;《陰符機》、《韜鈐秘術》、《韜鈐總要》、《衛國公手記》、《六軍鏡》、《兵鈐新書》、《弓訣》。但這些書早在宋神宗時期就沒有完整的了,到今天更是絕大部分已經亡佚。清代學者汪宗圻根據杜佑的《通典》、杜牧《注孫子》及宋代的《太平御覽》和《武經總要》等書輯成《李衛公兵法》,是現在研究李靖兵法的重要材料。傳世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則是另一部研究李靖兵法的重要著作。
  中國古代的兵書,以北宋神宗頒定的《武經七書》著稱於世。《武經七書》包括了《孫子兵法》、《吳子兵法》等書。除《李衛公問對》以外,其餘都是春秋戰國秦漢前的作品。因此,有人將《李衛公問對》看作是中國軍事思想史上承前啟後的里程碑。但是《李衛公問對》是否真是唐貞觀時期的作品呢?如果不是真書,那麼歷史學界研究的唐前期軍事戰略、戰術等問題就大成問題了。
  早在北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詔定《武經七書》時,學者何去非就已經對此書產生了懷疑,認為此書可能是北宋前期阮逸所著。晁公武、陳振孫、邵博等人都認同這種觀點。但這種說法一直有人反對,如《文獻通考》的作者馬端臨等。到了近現代,疑古之風大盛,一些人認為阮逸摹仿杜佑《通典》所載李靖兵法而作的說法更是廣為流傳,如張心澄的《偽書通考》和黃雲眉的《古今偽書考補正》等都持這種看法。
  馬端臨認為:「神宗詔王震等校正之說既明見於國史,則非阮鴝之假托也。」他根據《四朝國史·兵志》中關於神宗熙寧間對樞密院詔令內容的記載,認為王震等人所校正及分類解釋的李靖軍事著作,「豈即此《問簽》三卷耶」,「則似即此書」。按照他的說法,今本《李衛公問對》就是熙寧年間所輯錄的《衛公兵法》。
  《李衛公問對》又稱《李靖問對》、《唐李問對》等,簡稱《問對》,是一部以傳統的問答體寫成的兵書。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98次問答,以作戰和訓練為中心內容,也涉及了廣泛的軍事問題。以唐太宗和李靖談話問答的形式,記錄、反映了當時的軍事戰略、戰術問題。因此,考證此書的真偽,就關係到此書能否作為研究李靖,進而研究唐前期軍事的史料。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