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長期暴露高濃度PM2.5 增肺癌致死率

長期暴露高濃度PM2.5 增肺癌致死率

長期暴露高濃度PM2.5 增肺癌致死率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長期暴露在PM2.5濃度高達35μg/m3的環境之下,肺癌致死率恐增15%;根據行政院環保署105年空氣品質監測年報資料,台灣地區平均PM2.5濃度高達40.6μg/m3,顯見癌友生命深受威脅。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院士呼籲,癌友應及早進行EGFR,ALK,ROS-1基因篩檢、與醫師討論治療策略,就可延長存活期。

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指出,超過5成的晚期肺癌患者發現時皆已晚期,主因肺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未能及早發現。不過,隨著醫療的進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致病基因被發現,相對應的標靶藥物也被研發出來。所以癌友不用灰心,只要及早進行基因篩檢、使醫師討論治療策略,就有延長存活期的機會。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上,早期可進行手術治療,晚期則多採取標靶治療。目前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致病基因有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酉每)、ROS-1(跨膜受體蛋白酪氨酸激酉每),且都有標靶藥物可治療。

過往許多病友確診罹癌會先進行EGFR基因檢測,若檢測結果為陰性,才會進行其他基因檢測。但建議癌友在確診後,就可同步進行EGFR、ALK、ROS-1基因篩檢,如此一來就不需重複採取腫瘤樣本、縮短檢測流程,爭取更多治療時間。

雖然EGFR陽性者雖屬多數,但仍有部分比例為ALK陽性或ROS-1陽性。尤其,在EGFR陰性的病友中,ALK陽性就佔了10∼15%。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表示,根據研究顯示,ALK陽性的癌友確診後,第一線就使用ALK標靶藥物治療,患者的中位數存活期甚至可達到4-7年不等。

且第一線使用ALK標靶藥物治療,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可達10.9個月,較使用化療多出3.9個月。若因病情所需,再使用二線標靶治療,患者無疾病存活期可達到20個月。

晚期癌友治療目標除了延長存活期,就是維持生活品質,目前除ALK陽性一線標靶藥物通過了健保給付,研究也發現ROS-1基因型6年來首度有一線標靶藥物可使用,因此,呼籲晚期肺癌癌友應及早透過基因檢測了解自己所有的治療選擇,積極對抗肺癌。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