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曹操為什麼欣賞關羽

曹操為什麼欣賞關羽

  就涉及到對歷史人物的性格分析了,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回答。本著無聊和瑣碎的精神,可以對此進行長篇大論。首先是關羽的性格特徵,我們對關羽的瞭解來自陳壽的刻畫,而陳壽對關羽的瞭解基於以下幾個來源:
   第一、蜀漢大臣和士兵的評論,當時劉禪在位,關羽後代仍然活著,關羽的主簿廖化在蜀漢地位顯赫,關羽的好基友張飛的女兒,是劉禪的夫人。
   第二、是蜀漢的官方歷史檔案(不要相信陳壽說蜀漢無史官的話,理由另說)。
   第三、是敵國人物的評價,陳壽後來來到了北方,奉張華命修史,著作郎的便利讓他可以接觸到大量北魏和東吳人物對關羽的評論。
  基於這些東西而出現的關羽性格,又成為了羅貫中和後世劉關張崇拜者對關羽進行想像和再塑造的源頭。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基於這段話,我們來挖掘一下關鍵詞。萬人之敵(軍事成就卓著),為世虎臣(劉備的左膀右臂),國士之風(這個評價極高,蕭何論韓信,國士無雙,即強調了關羽的軍政才幹。關羽並非許褚、甘寧這樣的鬥將,而是韓信一般可以匡正國家的能臣。),剛而自矜(談到缺點,陳壽非常銳利。剛,意味著不善處理挫折,自矜,說明容易看不起他人。)。
  那麼這些特點又是通過什麼事件體現出來的呢?看史書。萬人之敵的事跡有(陣斬顏良,殲滅曹操荊州軍,俘虜于禁,消滅龐德,赤壁前以水軍萬人掩護劉備撤退,赤壁後同曹仁相持七年,在周瑜圍攻江陵時,絕曹軍北道)。為世虎臣(蜀漢集團第二人,獨當一面,類似韓信),國士之風(報效曹公,在劉備最艱難的時候再次追隨劉備),剛而自矜(荊州談判,和魯肅對峙事,鄙視糜芳事,封爵時質疑黃忠地位事,諸葛亮寫信勸慰後把信給諸將公開事)。
  那麼,關羽的形象豐滿起來了。以西方人的觀點,關羽類似阿克琉斯,他勇猛無敵,品德高尚,忠誠可靠,但也存在著致命的缺點。他形象偉岸,聲若洪鐘,愛惜士卒,藐視士大夫,謀略長遠,善於策劃和指揮,也深得軍心。那麼曹操心中的關羽,是一個他理想中的自己。為什麼呢?看史書。
  和關羽相同的一點是,曹操出身也很低,在同袁紹一同成長的過程中,曹操心中濃重的自卑感一直無法消除。他遊樂放蕩也好,忠於王事也罷,這種感覺折磨著他。但是另一方面,這種自卑又引發了曹操瘋狂的上進心,在練武,學文的過程中,曹操的軍事,文學天賦逐漸顯露,讓他不再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相反地在同袁紹後來相處的日子裡,曹操對這些出生高貴,卻滿腹機心的同伴,慢慢產生了一種鄙視和孤獨感。
  他出身宦官,卻同士人的兒子混在一起,他一心報國,身邊這群人卻包藏禍心。這種孤獨,自卑,鄙視,自大的復合心態一直伴隨著他,有一天他遇到了劉備和關羽。那個時候,曹操彷彿看到了知己,看到了同類人。歷史記載曹劉的第一次相見是伐董卓前的洛陽。歷史沒有透露更多的東西,留出空間,我們可以想像。
  當二人再次會面的時候,有了青梅煮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這既是一種坦誠,也是一種試探。劉備的反應並不讓他意外,他也許會暗暗認同之餘,又有了一些不應該有的遺憾,我們知道,曹操的浪漫主義病一直很重。這之後曹劉很快決裂,曹操對劉備的快速打擊,可以說是一種懲罰,也可以說是一種讚賞(劉備人傑也,必先擊之)。
  這之後,有了關羽降操。曹操長的矮小猥瑣,而關羽容貌雄偉。曹操這輩子都沒能找到一個值得效忠的君主,好讓他去做征西將軍曹侯(曹操的人生理想),而關羽很幸運,他從一開始就認識了傑出的君主劉備,並決心與他相終。有時候曹操不願意承認劉備的魅力,以及關羽對劉備的感情,而種種試探(封賞和交心)後,關羽的大義又逼迫他承認了這一點。
  最後,曹操開始真心實意地欣賞起這個人來,他甚至願意用縱敵的行為來完善關羽的完美。於是有了那句蒼涼而大氣的話,彼各為其主,勿追也。除了關羽從一開始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並用餘生來完善自己,而曹操從一開始就走向扭曲,最終變成一個自己不想變成的人這一點外,兩個人非常相像。他們都出生不高,才華橫溢。他們都對軍旅生活抱有憧憬,從小有著建功立業的英雄夢。他們都鄙視士大夫,相對草根。甚至他們都很好色,連對女人的品位都很像。甚至他們都是讀書人,熱愛左傳,熱愛孫子。
  但是,重點是關羽一生無悔,死得其所,他的墓碑上注定要刻上那些華麗的頭銜,從漢壽亭侯,前將軍,到我們熟知的武聖大帝。而曹操知道,自己的墓碑和後世評價不可能太好。他是權相,他是漢賊,他是魏武帝,但是他永遠不可能成為漢征西將軍曹侯。有時候覺得,曹操身上的無奈,就是那個時候華夏民族的無奈。他力圖維持的帝國統一,很快毀於司馬氏的亂政。他力圖堅持的法家集權,很快崩毀於自己兒子喜歡的九品中正。他一心想堅守的大漢的武功和帝業,最終為南下的胡人所荼毒,曹操用自己的一生書寫了那句話,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曹操最欣賞的人,無論是劉備,關羽還是荀彧,都最終站在了他的對立面。他們纏鬥一生,為了復興一個大一統帝國捐盡了心血,但是他們不能勝利。對於曹操來說,他心中的理想人格在那一刻轟然破碎,雷擊火焚。那個活在曹操心中的,漢征西將軍曹侯徹底死去了,他殺死了內心中那個榮譽,崇高的自己,也殺死了長期以來激勵著他不斷前進,不斷殺戮的英雄夢。幾個月後,魏王薨。謚武。又過了幾個月,他一生的宿敵,漢帝劉備崩,謚昭烈。在兩個已經成為雕像的姓名背後,一直保持默哀姿勢的另外兩個人開始抬頭,他們目光熱烈地碰撞,表情奇妙而複雜。他們將在漢朝興起的地方進行秦漢帝國與時間的最後戰爭。而結局兩個人都心知肚明。
  曹操的性格特徵,主要是《魏武帝紀》,《先主傳》,《關羽傳》,《張遼傳》,《孫破虜討逆傳》,《周瑜傳》,《宣帝紀》。《袁紹傳》,《呂布傳》,《張楊傳》。做官前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這行字,最重要的詞,是機警和權數。曹操不是一般的暴發戶子弟,只知道飛鷹走狗。他雖然玩,心裡有數。當然任俠放蕩,參見陽光燦爛的日子,風評不好。一般來說什麼樣的成長條件,會形成機警的性格?答案是:鄙視和危險。曹操的少年,離快樂兩個字有點遠,故而,生於憂患。
  做官之後,曹操性格出現了劇變。
  第一件事,棒打權貴。
  第二件事,上書皇帝,要求打擊貴戚,言詞很直白。
  第三件事,上書不用,對仕途失望,最終沉默。
  讀到這裡,難道不奇怪嗎?一個放蕩任俠,四處惹事的暴發戶子弟,怎麼突然就變成了一個海瑞?而且還是個有腦子的海瑞?
  先說到這裡,做飯。探討一個歷史人物的性格,重點是抓住他的幾次性格劇變節點。對於曹操來說,他在舉孝廉之前,一直扮演著一個合格的二世祖形象,和其他二世祖不同的是,他相對更加狡黠,對自己的利益看護的更加嚴密(和袁紹搶新娘事)。但是這個人在當官之後,突然變成了一個漢朝的骨鯁之臣。他蔑視權貴,他痛陳時弊,他除殘去穢,橫掃豪強,他最終悲觀失望,辭官,沉默,閉關,讀書,打獵。
  通過這些事件,我能夠看到的是,曹操對自己少年時期的生活,並不滿意,甚至於有些痛恨。他當官之後的一切行為,似乎都是要和那個風評極差的壞小子劃清界限。他想向長輩和同伴證明自己已經成人,懂得榮辱,也知曉進退。但是現實再一次打擊了他。「治世之能臣」,但是治世即將結束。「是後政教日亂,豪猾益熾,多所摧毀;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復獻言。」曾經的熱血青年沉默了,曹操在憤怒和孤獨中,結束了自己的青春期。
  亂世將要來臨。人民活不下去了,黃巾軍起義了。曹操再一次被啟用,拜騎都尉。有功,征為東郡太守,不就,稱疾還鄉里。不久許攸等人,謀立合肥侯,廢靈帝,這個時候曹操已經有了一些名氣(不事權貴,敢作敢當),密謀集團找到了曹操,曹操拒絕,不久,密謀失敗。當年的熱血青年死去了,曹操天生的恐懼感和警惕心拯救了他,他在韜晦和忍耐中真正邁向成年。不僅如此,曹操可能還利用了這個事件,標榜了自己的忠心。因為他拒絕密謀的文辭被史書完整收錄,流傳至今。
  西北叛亂,涼州兵禍連綿。曹操再一次被征,加入西園八校尉。這個組織是皇帝為了對抗何進而成立的,不久,靈帝死去,接著,這個組織的頭目蹇碩被殺,何進掌握了實權。緊接著,京城爆發內亂,曹操再一次挺身而出,向何進提出相對溫和的策略,被袁紹激進的進言和行動所妨礙,不久,何進,何苗死,宦官全滅,董卓進京,曹操逃亡。
  這一年曹操志在報效的皇帝和朝廷都已經被毀滅,毀滅這一切的人,正是曹操小時候的玩伴袁紹本人(何進還沒有決策的時候,袁紹已經散步何進要殺絕宦官的流言,並徵召各路武人入京,導致宦官走險,袁術殺何進弟何苗,隨即董卓入京,漢朝統治中樞被摧毀)。曹操再一次被挫敗了。他一心維護的東西,不管是他心中的清正,還是朝廷的威嚴,都已經不復存在。軍閥四起,漢朝已經容不下他繼續打獵讀書了。
  但是曹操並沒有失望,在他心中,漢朝仍然是可以挽救的,他的決心並沒有被動搖。於是有了諸侯討董,曹操任奮武將軍。在這個事件之前,有一件不太起眼的事,這件事對曹操性格的進一步轉變,造成了重大影響。呂伯奢之死在這之前,曹操殺人,打人,都是國家蠹蟲,不法豪強,他問心無愧。這一次殺人,卻僅僅是為了自保,警惕心和恐懼感再一次主導了曹操,但這一次,這種天賦並沒有拯救他。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淒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大錯已經鑄下,不可挽回。從此曹操再也不能說自己一身潔白,骨鯁中正,通向屍山血海的道路已經鋪開,而祭刀的卻是一群無辜的人。那就這樣吧。這就是命。雖然在日後討董的戰鬥中,曹操仍然兢兢業業,奮勇戰鬥,幾乎戰死沙場,面對袁紹等人的皮裡陽秋,曹操仍然是仗義敢言,擲地有聲:「
  諸君聽吾計,使勃海引河內之觿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谷,全制其險;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但這個時候,我相信,絕望和悲愴已經從呂伯奢之死所留下的裂縫中升起,對於天下的命運,漢朝的危亡,站在洛陽廢墟上的曹操有了一種天命難違的宿命感,而對於那些早就從心裡拋棄了朝廷,也拋棄了戰友的同僚,曹操心中只有冰冷的憤怒。
  不久,黃巾肆虐兗州,曹操率兵入兗,血戰獲勝,但是卻喪失了鮑信這個好友。曹操痛哭流涕。在這裡我們可以停一下,我想問一句,走到現在,兗州刺史曹操的生命中,正向的刺激究竟有多少呢?應該說很少。曹操的前半生,在志氣不申中度過。兒時,天下莫之許也。青年,朝廷解體,皇權不振,宮廷連環政變,董卓專權,討董時,周圍的目光莫不包含著戲謔和背叛,當曹操鮮血淋漓地回到酸棗的時候,不報以幸災樂禍的人究竟有幾個?知己鮑信死於戰場,不久,陳宮背叛,整個兗州拋棄了用鮮血保衛他們的曹操。和呂布對峙,三軍缺糧,不得不放任部下劫掠,至於率獸食人。可以說,曹操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被亂世那種慘烈的鬥爭,凶險的人性給塑造成最後的樣子的。
  那麼好吧,你們卑鄙,我就比你們更卑鄙。曹操很可能對自己說過,熱血青年和愛國志士曹操已死。現在的目標,是如何在亂世的漩渦中活到最後。僅此而已。但是當年的那個曹操真的死透了嗎?我認為沒有。在日後的道路上,曹操雖然日益孤獨,日益警惕,甚至警惕到了近似於受迫害妄想症的地步,但是他最初的大志,他一直記在心裡。於是有了青梅煮酒。曹操從心裡鄙視袁紹,他在洛陽和酸棗就自以為已經看透了這個人,但對於同樣懷有大志的劉備,曹操沒有吝惜自己的讚美。而且這種讚美不止出現過一次:
  「天下英雄,使君與操。」曹操第一次這樣說,劉備驚駭萬分,隨即用打雷掩蓋過去。劉備,人傑也,將生憂寡人。曹操第二次這樣說,劉備斬殺車胄,威脅到曹操側翼。劉備真吾儔也,惜得計稍晚。第三次這樣說,曹操剛剛從華容道逃脫,劉備羽翼漸豐。曹操的後半段人生,幾乎就是這樣看著他最忌憚和欣賞的人,一步一步走向和自己勢均力敵的地步的——這種敬重,欣賞對手的態度,證明曹操心中的英雄心並沒有泯滅。
  於是有了哭祭袁紹。對於袁紹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因為政治分歧走向戰場的敵人,曹操的情感有些複雜。一方面,他終於通過戰勝袁紹證明了自己的正確,另一方面,他也同樣通過這場勝利證明了自己的孤獨——當年的夥伴們,或者死於黃巾,或者死於戰亂,或者死於自己之手,而他只能孤獨地走下去。因為他知道,自己和這些人歸根結底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不能要求曹操有劉邦那樣的大氣,劉秀那樣的溫和,甚至朱元璋那樣的不可一世,他做不到,也不可能。這三位人物,都是豪情萬丈,帶著一群同學老鄉就打下了天下,而曹操不同。他一生中最險要的關鍵詞,仍然是背叛。背叛他的多是他尊敬,看好,友愛的人,陳宮,劉備,于禁,以及官渡之戰後他一把火燒掉的黑名單。在那場決定中原氣運的戰役中,很少有人相信他能贏,背叛他的人可以排隊排到幾公里以外,他只能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於是有了義釋關羽。可以說曹操對於他看得起的人,都非常夠意思。在曹操手下的降將中,關羽的待遇是獨一無二的,偏將軍,這是一個很多將領廝殺一生也爬不到的位置。可以說,能給關羽的,他都給了。太祖壯其為人。可以想見,曹操對關羽的態度已經高到了什麼地步。但是仍然留不住他。我不知道當關羽說出「欲與劉將軍共死」這句話的時候,曹操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很可能是這樣,這樣夠意思的下屬和同事,怎麼我就遇不到呢?在曹操已經完全被亂世的烈焰磨練的鐵石心腸的時候,可以看到的忠義和忠烈居然就在自己身邊發生著,而曹操對於這種忠義又完全採取了鼓勵,讚許的態度,我們又怎能說,這個時候的曹操,其心已死,其志已亡呢?於是有了奇襲白狼山。這是曹操戰爭生涯中非常凶險的一次,日後回憶時,曹操也心有餘悸,重重賞賜了那些勸阻他出兵的人。但是,他仍然做出了這個及其冒險的決定,和張遼乘高突進,痛擊胡虜。
  我不知道那一瞬間,曹操有沒有想到自己當年那個「漢征西將軍曹侯」的志向?寫到白狼山,也就寫到了曹操軍事生涯的巔峰。以後的日子裡,迎接他的只有理所當然的衰老,無力回天的戰敗,殺而不絕的流言,此起彼伏的叛亂,以及格局已定的三國割據局面。窮其一生,曹操既沒有能夠削平天下,也沒有能夠讓漢朝得以復興。他所作的,就是維持,維持局面的苟延殘喘,維持一個已經失去經濟基礎的殘破制度,而已。
  比起早作準備的袁紹,劉表,劉焉等人來說,曹操本無割據自立的本錢和打算,但是這些人都完蛋了,他堅持到了最後,和他的宿敵劉備,孫權一起,徹底分裂了天下。特別是與袁紹相比,當袁紹在沽名釣譽,陰養死士的時候,曹操在掃蕩豪強。袁紹在洛陽煽風點火,巴不得天下大亂的時候,曹操在勉力維持。袁紹在戰場上皮裡陽秋,吞併同僚的時候,曹操在浴血奮戰。袁紹在密謀擁立劉虞,甚至自立的時候,曹操在兗州血戰黃巾。等到袁紹佈局完畢,攜帶大軍南下,同曹操決戰的時候,曹操兵微將寡,無人看好他,但是命運的奇妙和弔詭在於「沒想贏的,最後贏了。一直圖謀不軌,為自己做打算的,卻輸了。」
  曹操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向他從來沒有指望過的王位,甚至皇位。可以說曹操的一生,極度孤獨。也充滿恐懼。吾夢中好殺人。究竟是經歷了多少次背叛,暗害,奸謀之後,才能琢磨出這種自保的方式?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究竟是被攻擊,擠兌到什麼程度,才要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做這種辯白?何況還沒人相信?
  可以說,後來的曹操,對於身邊人的人性,操守,是沒有什麼信心的。但是他心中光明,正直,忠誠的那一面,又到死都沒有能夠泯滅,否則,他又何必在距離皇位最後一步的時候截然而止?於是曹操性格中光明的一面,幾乎都獻給了他的對手。他在劉備,關羽,周瑜這些人身上,還看到了些許自己的影子,類似的壯志,可望而不可即的忠誠,以及為某個大志去奮鬥和犧牲的熱忱。當他和這些人決勝疆場的時候,他不會痛苦,也不會疑懼。這是他看得起的對手,也許和他一樣孤獨。
  史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漢獻帝對曹操講,你要是能輔佐我,就尊重我。不能輔佐,就不要讓我坐這個位置了。曹操汗流浹背,從此不敢獨自進諫皇帝。就從這個小細節上,我看出了曹操心中的掙扎,恐懼,慾望,和不得已。雖然他能夠毫不留情地撲滅漢獻帝組織的一次又一次政變,但當他面對皇帝的時候,心中那份漢臣的情感仍然沒有能夠完全消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