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太上皇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太上皇

  在有據可考的歷史記載中,乾隆帝有幸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太上皇。然而在乾隆的太上皇生涯中,此君戀宅攬權、任用奸佞、極盡奢靡,以昏聵之軀胡亂施政,完全架空了嘉慶帝,以至於當這個老朽終於蹬腿之時,留給後代的基業,竟是一襲爬滿虱子的破旗袍,抑或是一艘找不到出路的千瘡百孔的漏船… …
  清嘉慶元年的正月初一日(1796.2.9),八十六歲的乾隆帝正式傳位於皇太子顒琰,退到幕後做了太上皇,此時他已經足足當了60年的皇帝。乾隆本不願退位當太上皇,只不過他20多歲登基時曾許下諾言,如果上天保佑他能順利執掌國家,他將不超過其爺爺康熙帝在位時間(61)。估計當初乾隆也沒想到自己活了那麼久,礙於君無戲言,他只得在掌權60年時把帝位傳給兒子嘉慶。
  當然仍頗為健康的乾隆帝絕沒有就此不問政事、頤養天年,而是繼續掌控軍國大計,徹徹底底架空了嘉慶帝,他甚至不加掩飾地說:「朕雖歸政,大事還是我辦。」顯然,此時的嘉慶帝不過是一個地道的「兒皇帝」,而且事實上嘉慶對乾隆亦是異常地順從。當時朝鮮使臣在寫給國內的報告中這樣寫道:「嘉慶帝侍座太上皇,太上皇喜則亦喜,笑則亦笑。」由此看來,嘉慶朝的前三年不過是乾隆時代的代名詞。
  有這麼個聽話的兒子,乾隆自然很受用,繼續肆無忌憚地延續著乾隆朝的亂政,絲毫沒有看到危機就在眼前。
  第一,繼續極盡奢靡。歷史上早有公論,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會享受的帝王。他一生多次巡幸各地,靡費特甚。據統計,從乾隆六年到嘉慶三年,乾隆帝先後巡幸各地近百次之多。其中熱河避暑山莊去了五十二次,江南去了六次,五台山去了五次,曲阜去了五次,盛京去了四次。每次巡幸,均大擺排場,興師動眾,耗費了國家大量財力。
  另據張宏傑《飢餓的盛世》一書所寫,乾隆晚年喜好大臣進貢送禮,那些進貢最多最好最得皇帝賞識的大臣,後來多數都成了貪污犯,如閩浙總督伍拉納一年進貢就達十多次。這些貢品當然不是他自己掏腰包,而是勾結串通屬下官員,貪污庫存銀八萬五千萬餘兩進行私分。案發後,朝廷抄了伍拉納的家,抄出白銀四十多萬兩。被抓之後,伍拉納自供其巨額財產中就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勒令下屬「幫貢」所得。
  乾隆自己都公然索取重禮,對大臣們的貪腐自然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於是官場請客送禮之風迅速升溫。以至於「印官上任,書役饋送輒數萬餘,督撫過境,州縣迎送必數千金。」
  史書記載了如下一組數字,乾隆登基時,清政府國庫尚有3000000兩白銀;1775年左右,乾隆統治的巔峰期,國庫積有白銀73900000兩;到1796年乾隆退位時,幾乎所有的國庫資金都被揮霍一空。一無所有的國庫帶給他的繼承者嘉慶皇帝巨大的困擾。
  第二,繼續任用奸佞。其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和珅變本加厲地專權,號稱「二皇帝」的和珅可謂權傾朝野,公然勒索納賄,排斥異己,致使百官爭相諂附,小人橫行。和珅號稱「中國歷史上的第一貪官」,這絕非浪得虛名,和珅到底聚斂了多少財產?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的《和珅犯罪全案檔》中記載,嘉慶四年查抄和珅財產時,其家資包括:「地畝8000餘頃,房屋3000餘間,當鋪75座,銀號42座,古玩鋪15座,… …赤金元寶100個(每個重1000兩),白銀元寶100個(每個重1000兩),赤金580萬兩… …金碗碟32桌(共4288件),銀碗碟32桌(共4288件),金鑲玉的筷子200副,水晶杯120個,碧玉茶碗99個,赤金臉盆43個,赤金痰盂220個… …大紅寶石280塊,小紅寶石383塊,各色玉如意4126支,大東珠60餘顆(每顆重2兩),珍珠手串236串(每串18顆),寶石素珠1010盤,大金羅漢18尊,金玉朱翠各色首飾2.8萬餘件… …」有人做過估算,查抄的和珅資產總共估值約白銀11億兩,相當於當時清政府約15年的國庫收入。
  和珅聚斂財富的主要方式是賣官鬻爵,當時大清朝內到九卿,外到督撫司道,不向和珅行賄,基本做不成官,於是出現了「政以賄成」的禍國殃民的嚴重局面,造成吏治難以逆轉的敗壞,大清國的根子從此爛得不可收拾。
  第三,繼續死握軍權。由於乾隆及朝臣們肆無忌憚的貪腐,百姓民不聊生,積累下太多的社會矛盾,結果乾隆退位僅6天,白蓮教農民大起義便爆發了。此次起義席捲川、陝、鄂、豫、甘5省,先後有數十萬人參加,而且明確提出了「興漢滅滿」的口號。乾隆雖早已昏聵,但死死握著軍權不放,以老邁之軀掌控軍國大計,然而乾隆早已不復壯年,加之和珅「壓擱軍報,有心欺隱,各路軍營,聽其意旨,虛報首級,坐冒軍糧」,以致「軍務日久未竣,貽誤軍國」,戰局進展很不順利,各路清軍疲於奔命,焦頭爛額,一籌莫展。一時間,大清國腹心之地民變蜂擁、局勢大壞,白蓮教起義兵鋒所至,若洪水一般席捲一切。
  乾隆一共做了三年太上皇。這三年間,他沒有一天不為鎮壓白蓮教起義而殫精竭慮。為鎮壓白蓮教,乾隆累計調動的軍隊多達十餘萬,耗費軍資高達七千萬兩,然而白蓮教起義的烈火卻越燒越旺。顯然昏聵的乾隆已經無暇去反思他秉國60多年來的得與失,無暇盤點任用奸佞帶來的嚴重後果,無暇總結官逼民反的經驗教訓,他猶如一輛失去控制破車,依靠慣性在遠離世界大勢的斜坡上越滑越遠。
  一個本不適合繼續幹下去昏聵老朽,偏要死撐著掌控國家,其後果只能是毀了自己的身體,壞了國家的大事。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在空前的焦慮勞頓中死去。彌留之際,乾隆拉著子嘉慶的手,頻望西南,似有遺憾。顯然,白蓮教起義在乾隆活著的時候沒有被鎮壓下去,令他放心不下,死不瞑目。
  在乾隆死去的6年後,即嘉慶十年五月,歷時十年之久的白蓮教起義終於被鎮壓下去了。這場戰爭耗費白銀2億兩,全國損失人口1億1千萬,大清國的元氣就此耗盡,所謂的盛世煙消雲散。此時此刻,乾隆帝若泉下有知,不知他該作何感想?!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