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大腸直腸癌 發現時逾半已2、3期

大腸直腸癌 發現時逾半已2、3期

大腸直腸癌 發現時逾半已2、3期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示,大腸直腸癌在台灣高居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而且和過去相比,有持續成長的趨勢。亞東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醫師謝佩穎表示,根據統計大腸直腸癌病人診斷時超過一半為第二期或第三期,即使切除原發部位,第二期病人約有15-30%,而第三期病人約有50-60%最後會復發且遠端轉移,導致預後不佳。第一期的大腸直腸癌病人,五年存活率達90%,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則只有10-20%左右。故政府近年推動四癌篩檢,其中一項糞便潛血,就是希望找出早期的大腸直腸癌,早期切除,避免更嚴重的狀況發生。

大腸直腸癌的分期,基本上是利用腫瘤侵犯腸黏膜的深度、淋巴結侵犯的有無、遠端轉移的有無來分別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癌細胞的範圍都侷限在腸道內,第三期癌細胞還入侵腸道附近的淋巴結,第四期則是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像是肝臟或肺臟。

零期:又稱原位癌,癌細胞侵犯局限在腸壁黏膜內,零期只需大腸鏡切除腫瘤即可,但如腫瘤過大或切除後邊緣不乾淨尚有殘存腫瘤細胞,則須手術切除部分腸道以達到治療成效。

根治性治療(第一期到第三期):主要是以手術為主,化療為輔(高風險第二期及第三期),以求降低復發率,提高根治的機會。

第四期:則因合併有遠處器官轉移或腹內擴散,通常無法根治,治療原則以化療或標靶藥物為主,手術主要是解決腫瘤阻塞出血或腹痛之問題。但腫瘤轉移處經評估認為可手術切除,或原無法切除但經化療後變可切除,手術亦可能對第四期患者發揮根治性治療。

目前各個癌症的治療是快速進步中的,除了化療及標靶治療外,免疫治療也是在各臨床試驗中突飛猛進中。如何充份了解自身病況,收集正確資訊、配合醫師治療、心情保持愉快,才是戰勝癌症的不二法門。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