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北宋與西夏的永樂城之戰

北宋與西夏的永樂城之戰

  北宋元豐五年(西夏大安八年,1082),在宋與西夏的戰爭中,西夏軍進攻宋西北要地永樂城(今陝西米脂西北馬湖峪)的作戰。
  是年五月中旬,宋鄜延路經略安撫副使種諤建策神宗,經營橫山(今陝西橫山東南之橫山),控扼險隘,進據盛產糧,馬、鹽、鐵的橫山戰略要地。再沿銀、宥、夏,鹽(今陝西定邊)、會(今甘肅靖遠)、蘭(今屬甘肅)等州一線,增修城堡,築壘推進,困逼興(今寧夏銀川)、靈(今寧夏靈武西南),迫使西夏就範。旋經略安撫使、知延州沈括亦請建烏古延城(今靖邊西),以圍橫山。
  二十四日,宋神宗命給事中徐禧、內侍押班李舜舉前往邊防視察,審定築壘推進方略。徐禧不諳軍事,以為沿線築城,耗費巨萬,且銀州等地不如永樂形勢險要,拒納種諤建議,決計於銀、夏、宥三州交界地永樂川(今陝西米脂西北)依山建六寨六堡,作為控制銀、夏、宥三州的樞紐。種諤以為此地無水泉,若失水寨,斷絕水源,必陷絕境,力主於有險可守,有水可用,供給便利之銀、夏、宥州逐次修建舊城,穩步逼進,並上書神宗。徐禧再次拒絕,怒斥種諤,令其留守延州(今陝西延安)。
  七月初九,徐禧興築永樂城建議為宋廷所納。八月,與李舜舉、沈括率鄜延副都部署曲珍、鈐轄高永能等10餘將、4萬步騎和近20萬民夫赴永樂川築城。永樂背附橫山,前接宥州,系西夏必爭之地。時西夏統軍葉悖麻率號稱30萬兵屯涇原路北,圖謀宋軍出界截擊,後聞宋築永樂城,移師鄜延境北。徐禧得知,不以為然,揚言「彼若即來,是吾立功取富貴之秋也」。
  九月初六,永樂城建成,賜名銀川寨。次日,徐禧、李舜舉還米脂,留曲珍率萬人堅守。旋葉悖麻遣1000餘騎至無定河(在今陝西東北米脂、綏德地區),偵探宋軍動向。曲珍遣使告之。徐禧親率2.5萬兵急趨永樂,留沈括守米脂。西夏騎見宋援軍至,不戰而退。徐禧以為西夏軍怯戰,放鬆戒備。部將高永亨料西夏軍必將大至,提出城小兵寡,又無水泉,難以堅守,力主撤退,待機破敵。徐禧斥其怯戰,以動搖軍心罪解延州下獄。
  初九,西夏30萬大軍進逼永樂城,徐禧令曲珍、高永能引兵數萬陳於城下無定河畔,自坐城樓以黃旗示進退。西夏軍前鋒進抵河岸,高永能建議乘其未列陣急擊,挫其銳氣,徐禧不允,並以宋襄公「王者之師,不鼓不成列」自詡。夏軍進逼城下,曲珍見將士皆有懼色,知戰必敗,請徐禧收兵入城,又遭斥責。繼而夏鐵騎(俗稱鐵鷂子,即重甲騎兵)渡河,曲珍請乘其半渡而擊,以折其前鋒,再遭拒絕。繼西夏軍俱至,宋軍選銳卒出擊,寡不敵眾,大敗而還。士卒爭相入城,自相踐踏,後陣大亂。西夏軍乘勢猛擊,擊殺寇偉、李思古、高世才等10餘名將校和800餘士卒。宋軍潰退城中,因崖陡路狹,騎兵棄馬緣崖而上,喪馬8000餘匹。尋夏軍圍城數重,遊騎直抵米脂城下。
  十七日,宋詔涇原經略安撫制置使李憲、河東經略司及麟府軍馬司入援。李憲等途中遭夏軍截擊,不得前進。沈括率兵至無定川,亦被阻隔,退保綏德(今屬陝西)。種諤怨憤徐禧,坐視不救,永樂陷入絕境。曲珍度孤城難守,請乘士氣未竭,出城突圍。徐禧以險地不可失拒絕,下令固守。繼夏軍攻佔水寨,絕永樂水源。城中掘數井皆不及泉。宋軍奮戰數日,力竭難支,渴死大半。曲珍依詔遣部將呂整、景思義赴夏營求和,夏軍扣留景思義不遣。二個二日,天降大雨,新築土城多處坍塌,夏軍乘機急攻,蜂擁而入,城遂陷。高永能、蕃部指揮馬貴等戰死,徐禧、李舜舉、轉運使李稷等死於亂軍之中,將校被殺200餘,喪師1.23萬,惟曲珍、王湛、李浦、呂整等四將倖免。西夏軍破永樂後,進圍米脂,耀兵3日而還。
  此戰,由於徐禧不諳軍事,剛愎自用,屢拒部將正確建議,一意孤行,在選用地形、判斷敵情和指揮上一錯再錯,每每貽誤戰機,致使宋軍慘敗。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