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肥胖、高齡 當心子宮內膜癌

肥胖、高齡 當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現今已成為婦科癌症中最常見的癌症,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級醫師簡再彥表示,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主要是肥胖和高齡,若高齡且又肥胖的話,其發生率也會明顯增加。

子宮內膜癌一般分為兩類型:第一類型多半發生在停經前及接近停經前後,屬於子宮內膜腺細胞且仰賴於雌激素,表現及進展緩慢,預後良好。第二類型通常發生在停經後,與雌激素無關,屬於非子宮內膜腺細胞,具有高度侵犯性且預後不好。

一般而言大約有3/4的患者是在早期立即發現不規則出血,就醫被診斷出來,如在未停經前有延長、過量的月經或經期外的出血都要提高警覺,在接近停經年齡(50歲左右)正常情況下月經量通常是越來越少,間隔也越來越長,而已停經後的出血有5%∼10%的機率被診斷為子宮內膜癌,而70歲以後的出血更提高到50%,在年老的婦女出現不正常的陰道分泌物,也要就醫檢查,如果在早期沒被診斷出來而進入晚期,就會有因子宮變大或轉移到子宮以外的地方,造成骨盆腔壓迫感、疼痛及腹部脹大。

確定的診斷是靠子宮內膜切片(可在診間做)或是在靜脈給藥全身麻醉下施行子宮內膜診斷性擴刮術,取得組織做病理的確認診斷,在這之前,會先做陰道超音波檢查測量子宮內膜的厚度和子宮腔內的狀況,而要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來發現子宮內膜癌是不佳的。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包括切除子宮、兩側輸卵管卵巢切除及進行分期步驟,如果已經擴散到子宮以外的骨盆腔、腹腔等地方,就儘量把腫瘤切除乾淨到無殘留病灶。

手術後如果病灶只侷限在子宮,就依據是否具有影響預後的危險因子來決定要不要給予輔助性的放射線或化學藥物的治療,至於病灶已擴散到骨盆腔、腹腔內,不管有無切除乾淨,都須要給予綜合放射線和化學藥物治療。

如果子宮內膜癌發生在年紀輕而且想要保留生育者,是可以考慮荷爾蒙療法,但必須符合一些條件方可使用,包括它是屬於細胞分化很好的子宮內膜細胞型,也就是第一類型,從核磁共振或陰道超音波很清楚顯示沒有肌肉層的侵犯及影像檢查沒有發現其他部位的轉移,但是一旦完成生育或是荷爾蒙療法無效時,還是要手術。

至於免疫療法,通常是病灶已擴散轉移或復發,以及所有化療都無效的情況下使用,現階段成效還不理想,有待不久的將來研發更有效的新藥物。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