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思覺失調 並非絕症

思覺失調 並非絕症

全球每一百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好發年齡約在二十~四十歲間;全台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未能遵從醫囑規律按時服藥,或是根本沒有接受治療,而造成病情日漸加重,更有八成五的患者面臨失業問題,導致間接的社會成本。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可能發病原因包含遺傳、個人體質、環境壓力因素等,具體原因不明確,大多會在青少年階段及成人早期發病,患者可能無法分辨幻覺、妄想和真實世界。思覺失調症並非絕症,早期診斷,及早規律治療,經治療後患者也能夠融入社會;且發病後愈早接受治療,恢復情形愈好。

「思覺失調症」過去稱為「精神分裂症」,為了減少大眾對此疾病的誤解與去汙名化,衛福部已在二○一四年將「精神分裂症」正式更名為「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症顧名思義是「思考」及「知覺」失調的一種腦部疾病,醫界普遍認為是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失調所引起的,造成大腦萎縮影響功能,是一種慢性的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症可以分為四大症狀:正性症狀、負性症狀、認知功能障礙、情緒症狀。常見的正性症狀包括:出現幻聽,覺得別人在談論、嘲笑自己、或是聽到有人命令自己做出一些行為等;也會產生妄想,認為有人要害他,而做出不合理的行為,不管如何解釋,患者都不願相信,甚至出現混亂性言語與行為等。

負性症狀則是情感表達變少,言語與思考能力下降,變得沉默寡言;動機減少,對身邊的人或事缺少興趣、退縮、不想接觸別人、不願意上班或上學,甚至忽視個人儀容及衛生等。

在認知功能障礙方面,患者會變得無法專注、記憶力降低、難以做決定、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情緒方面上,常會伴隨著憂鬱、焦慮等情緒,或者較為衝動。雖然這些病徵看似不起眼,但影響卻十分重大,他們在思考時常會遭到幻覺或妄想打斷,讓他們無法集中注意力,並且失去動力,可能會使學生成績一落千丈,或者上班族工作表現突然變差,更可能因而無法正常生活。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張家銘表示,隨精神治療發展,思覺失調症就如同其他慢性疾病,積極治療對於疾病控制相當有幫助,且現今藥物進步,除了口服藥物外,現在健保有給付新一代長效針劑供選擇。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