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虛不受補 不同虛證需採不同補法

虛不受補 不同虛證需採不同補法

虛不受補 不同虛證需採不同補法

民眾常聽到「虛不受補」,卻不是很懂它的意思。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施丞修表示,虛不受補通常是指患有虛證的人,用了補藥卻不耐受,以致出現上火或不良反應,不僅沒有補到虛,反而感覺更不舒服,建議根據不同虛證採用不同補法,如此才能避免發生虛不受補。

施醫師指出,中醫認為,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這是基本理論,只要有虛就可以補。虛弱的人都想追求強壯,於是想方設法服用各種補品,儘管中藥補品十分豐富,可是仍然不能解決虛的問題,原因就在於出現虛不受補的問題,其實民眾應該先了解甚麼是虛、甚麼是實。

施丞修醫師指出,中醫認為,虛實是互相對立,也是相對性,最簡單明瞭的解釋就是古籍《黃帝內經》所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也就是說邪氣亢盛稱為實證,正氣缺乏稱為虛證。邪氣指的是致病因素,比如風寒暑溼燥火等外感病因,可以引起發熱、頭痛、周身疼痛等,所以稱為外感六淫邪氣。

痰飲、食滯、瘀血、水溼等內生病理性產物,也可能造成痰涎壅盛、食積堵塞、瘀血內阻、水溼氾濫等病證,因此稱為內傷致病邪氣。倘若邪氣強盛,人體也很健壯,就會出現劇烈的正邪交爭。

此外,外感病初期常會出現高熱、煩躁、頭痛、面赤等症狀,這是典型實證表現。反過來說,虛證是指人體的精、氣、血、津液不足,臟腑經絡組織功能虛弱,身體抗病能力低下,正邪鬥爭不劇烈,臨床上難以表現出強烈反應,最後出現一系列不足或衰弱的表現,比如神疲體倦、面容憔悴、心悸氣短、畏寒肢冷等症狀,通常多半見於身體虛弱、疾病後期、各種慢性疾病等族群。

只要民眾明白甚麼是虛證,甚麼是實證,也就容易判斷不同虛證,甚至了解自己究竟是不是虛不受補。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