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軍事] 洋僧唸國防經 台北父子騎驢

洋僧唸國防經 台北父子騎驢


台灣軍隊演習洋專家七嘴八舌,意見百花齊放

國際專家學者紛紛評論兩岸軍事和台灣防務,但大多資訊不全、結論武斷,很多都是美國軍火商的說客。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曾任中華民國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

 

兩岸關係不睦,美國選戰升溫,中美台海較勁,情勢更加緊張。但最近突然冒出多位學者專家,透過不同寫作平台,對於兩岸未來可能爆發衝突有所推估,更列出多種不同處置觀點,受到兩岸媒體普遍關注,更引起多方就此產生論戰。

審視此等洋洋大觀各類應對海峽戰事錦囊妙計文稿,其中作者包括軍事作家、記者、媒體工作者、具有陣中實務經驗之學者、戰火歷練所養成之智庫專家,再加上美國情報圈與軍事退職首長,各類觀點五花八門,真是讓人看到眼花繚亂。

其實多年來各國相關人士對於台海衝突提出預測,並對於北京及台北相關政策指指點點根本就不是項新鮮事。只是相對上北京對於外界觀點自有定見,最多就是網路論壇會掀起些波瀾,官方則鮮少對此等評論回應表態。但相對而言,台北是個相當開放的社會,政府、學界及民眾向來對於外界觀點都極為重視,因此當洋和尚唸經時,確實還真有不少人士會當回事來認真聽。

正是因為北京在政策上看起來不會受此等評議影響,因此國際社會政治與軍事安全評論風潮就直轉針對台北,許多相關利益團體亦希望能夠透過此等評論,來左右台北相關政策決心,不過許多觀點往往相互矛盾莫衷一是,因此就讓台北政壇與學界諸多有識之士,會極度感嘆此種「洋僧唸國防經,台北父子騎驢」現象。

基本上過去二十年來外籍人士評論台北方面國防事務,不論其採取何種寫作結構,最後所提出觀點與建議都會分別針對國防體制架構、軍事戰略思維以及建軍採購選項等三個面向,提出原則性之抽象理念,或者是擺明在替美國特定國防產業當說客,以吃相相當難看方式,坦白點出希望台北國防主政高層,能夠支持採購特定軍備品項。

儘管有時這些評論文稿最後會轉化成為台北政壇進行政治攻防彈藥,但平心而論,不論執筆者以往具有何等地位與專業資格,但當撰寫此等文稿時,其手中並無太多資源能夠支持其進行系統性研究與分析,許多影響論述主軸之客觀資訊涵蓋層面亦不夠周延,因此往往是仰賴論者個人直觀性感受,做出相當武斷結論,經常是見樹不見林。

其次是由於此等論著主要是在闡述本身觀點,所以在寫作風格上,針對特定主張或是對策,多半是僅僅表述其利,但卻迴避深談其弊。因此在閱讀此種文稿時,讀者都會感受到強烈之主觀理念,但無法看出作者曾經詳細審閱過客觀環境。其實任何國家施政衡量與裁奪政策時,必然都是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當論述考量不夠公允周全時,自然就會減損其分析可信度。

再者就是國防政策決心必須能夠支持國家整體政策,因此光從國防軍事角度來看問題,就更無法完整考量整體國家安全利益。再加上國防體制並非由國防主政機關專權獨斷,就以當初諸多洋專家猛敲邊鼓,倡議鼓吹台北實施全募兵體制為例,調整兵役體制是由整個國家行政體系共同透過立法達成,而不是僅靠國防部本身就能拍板定案,而洋學者通常都無法掌握其中政治過程之複雜性。

此外當洋和尚七嘴八舌百花齊放時,台北往往都要花費很多功夫去理解其中真正原因,有些對美軍備採購案本來是有利之外交斡旋籌碼,但若是在進行過程中,無法與華盛頓在國家安全層面保持平行利益,到最後不是碰壁而回,就是弄巧成拙。所以當洋專家提出建言時,台北都很審慎處理,搞清楚是否在幫誰放話,避免隨意開罪關鍵政治人物,將來在對美交涉時遭致留難。

台北全募兵制的歷史教訓

最後必須感嘆,在國家安全議題上,掌握狀況如診病,提出對策如投方,但洋專家隨便投下藥方,其實是不必對台北死活負責,所以經常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其真正用心未見得是如其表面文字所述。最重要是當年台北執意推動全募兵制,結果目前被搞到灰頭土臉之際,誰也不會有閒功夫去回顧當時聽從這些洋和尚亂出主意,可不就是請鬼抓藥單嗎?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