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吃藥喝水太少 食道炎上身

吃藥喝水太少 食道炎上身

吃藥喝水太少 食道炎上身

78歲的陳女士,因為發燒和咳嗽的關係,經醫院診斷為輕微肺炎,並且開立一周的抗生素在家休養,服藥後發燒和咳嗽的症狀改善許多,但是胸口中央卻開始隱隱作痛,而且吞東西時特別痛,無論是吃飯、喝水都會痛,讓她寢食難安。

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朱淯銘表示,患者經胃鏡檢查後發現,在食道中段的地方有發炎的現象,以及數個大約0.5-1公分的潰瘍,這又稱「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成因是服用藥物時喝的水太少,或是服藥後直接平躺,造成藥物卡在食道,刺激食道黏膜所引起。食道在中段的地方因為周圍有主動脈弓經過,由外向內擠壓形成一個生理性的狹窄,造成藥錠容易卡在這個地方,藥物溶化後因為裡面的成份有刺激性,所以會造成食道的發炎和潰瘍。

女性因為體型較為嬌小,所以食道較窄,而且較常因為一些泌尿道感染、經痛等原因服用到抗生素、止痛藥等藥物,所以發生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的機會也比較高。睡前服用的藥物因為容易吃完就平躺睡覺,所以特別容易造成發炎。

診斷需要經過詳細的問診,特色是位於胸口中段的疼痛,能夠用手指明確指出疼痛點,並且伴隨吞嚥疼痛的現象,嚴重時就連喝水也會痛,最重要的是要有前一到兩天曾經服用藥物的病史。容易造成食道發炎及潰瘍的藥物常見的有:1.治療感染症的抗生素;2.非類固醇類止痛藥;3.治療骨質疏鬆的雙磷酸鹽類藥物,但其實任何較大顆的藥物都有可能發生。

這是一個良性的疾病,大約一到兩周左右會自行改善,但是會造成病患相當不舒服且感到恐慌,因為胸口痛會讓人聯想到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致命的疾病,造成病患到急診求醫,甚至做了許多不必要的檢查。如果服用了某種藥物以後產生了以上症狀,要儘快到腸胃科就醫,由醫師問診確認病因。低風險的年輕病患,不一定非得要做胃鏡,可以先用藥物治療,如果沒有改善再安排檢查,但是如果患者的年齡較大,有其它警示症狀像是嘔吐、腹痛、大便變黑、體重減輕,或是平時有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的習慣,就建議要直接做胃鏡來確認病因。

另外若是有胸口廣泛性的疼痛,像大石頭壓住胸口般的悶痛,或是從前胸痛到背後的撕裂性疼痛,或是走路或休息時呼吸會喘,這些就不符合藥物性食道炎的症狀,建議直接到急診就醫,以排除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在治療方面,醫師會開立類似胃乳的口服懸浮液,會覆蓋在黏膜和潰瘍傷口的表面,形成物理性保護。另外還會開立抑制胃酸的藥物,避免胃酸逆流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生活習慣方面,兩周內盡量食用溫和軟質的食物,避免服用太硬和太燙的食物。如果原先的藥物不能停的話,仍然可以繼續服用,可以考慮藥物磨粉,或是配大量開水服用。一定要謹記一個原則:「吃藥要配大於200C.C.的白開水,服藥後30分鐘內不可以平躺,睡前的藥物請提前30分鐘服用」。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