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小時候胖 真的就是胖

小時候胖 真的就是胖

小時候胖 真的就是胖

研究證實,兒童時期過重與肥胖會增加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慢性疾病風險,甚至也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與學習;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醫師表示,家長應更重視孩子的體位管理,因為「小時候胖真的就是胖」,慢性病的危險因子增加,將形成一輩子的健康負擔。

依據WHO肥胖盛行率定義計算,我國5-19歲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盛行率由2015-2018年的11.4%降低至2016-2019年的11.2%,與APEC國家相比由第10名降至第11名,在APEC亞洲國家中也由第4名降至第5名。雖然整體排名有略為下降趨勢,但降幅太低,臺灣下一代的肥胖盛行率問題,仍需各界高度重視與努力改善。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胃腸科資深主治醫師楊俊仁表示,維持良好體位的生活建議為「健康吃、睡眠足、運動多」。對於體位達到肥胖、尤其是極度肥胖的兒童,建議要就醫進行專業評估,臺灣兒科醫學會鄭重呼籲,學校或社會對體重過重、肥胖的孩子不應污名化與歧視,以免導致於他們不敢就醫或根本不敢討論如何控制體重,當較大的孩子自己對體重有疑慮或是家人帶著孩子就醫時,應給予支持與鼓勵,並由兒科醫師以「三大專業評估步驟」給予協助。

第一步評估體位及危險因子,內容包含飲食、運動等行為及態度,有無家族或基因之危險因素,並藉由身體檢查了解是否有潛在疾病。

第二步評估是否併發代謝異常,依相關的危險因素,決定是否安排進一步的血液檢查,例如飯前血糖、血脂、肝功能等。

第三步進行階段式治療與轉介。

計算BMI(身體質量指數)是最簡單方便的監測指標,國民健康署特別建置「兒童及青少年版BMI計算機」,可以快速計算並檢定體位。當BMI超過該年齡層的95百分位以上時,即為肥胖,建議兒童應有量身高體重及計算BMI的習慣,面對肥胖已是全球性的「疾病」,有體位管理問題的孩子,愈早接受專業治療與定期追蹤,愈能免於疾病的威脅。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