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新聞] 智能手錶踩著智能手機向上,運動健康管理的新商業機會

智能手錶踩著智能手機向上,運動健康管理的新商業機會

01 大廠加碼“運動健康管理”
現代人已經不太可能離開手機,智能手錶如果不能找到獨特的存在價值,就只能繼續成為手機的延伸。但智能手錶“貼身”的特點是手機所不具有的,而這一點讓它天然地成了人體和技術的交互界面,經過多年的發展,行業也已經形成了共識——健康就是智能手錶獨特的價值。可以說直到“運動健康”功能被引入,腕上可穿戴產品這個品類才真正被激活。

2021年行業的主旋律就是大廠在“健康”上的瘋狂投入,而這種投入不僅限於開發某一種健康場景和功能,而是上升到了戰略的高度,消費級智能手錶殺入醫療行業已經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今年7月,華米科技(以下簡稱華米)舉辦的Next Beat 大會,直接把主題定為“The Future of Health”(健康的未來)。

而華為借助可穿戴佈局運動健康領域的意圖已十分明顯。在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華為發布了運動健康全棧升級戰略——一個從智能硬件、算法技術到平台服務一手抓的宏大戰略。在開發者大會的第一天,華為全球最大的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在東莞松山湖揭牌,實驗室總面積近5000平方米,投資超2億,其中光是一個高原模擬室造價就高達300萬人民幣。

除了擺出All In的姿態。今年大廠們也做出了一些實在的成果。

早期的手環和智能手錶中只有計步、心率測量(准確度還未必可靠)這樣的簡單運動健康功能。但是隨著硬件技術和算法的進步,智能手錶能反映的健康指標也越來越“高級”,一個例子就是能指示多種潛在疾病的血氧濃度指標。繼去年Apple Watch 6推出血氧測量功能後,vivo、華米等品牌都推出了有血氧功能的智能手錶。

如果說血氧含量是去年行業最熱的健康指標,那麼今年的明星就是血壓。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中國高血壓患病人數已經達到了2.45億,很多患者一天需要多次測量。雖然家用血壓儀早已實現了小型化,但離便攜的要求還有距離。從便攜性考慮,腕上可穿戴智能設備無疑是最佳選擇之一。就在前不久冬季旗艦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推出了智能手錶新品華為WATCH D,而它也是華為推出的第一款腕部心電血壓記錄儀,而且通過了藥品監督管理局二類醫療器械注冊。

華米在這方面也有斬獲。副總裁王輝向懶熊體育表示:“今年華米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Amazfit GTR 3 Pro的發布。”原因就是這款手錶第一次搭載了華米用五年時間研發的PumpBeats血壓監測引擎。華米方面表示未來還要深挖血壓監測場景,推進 24 小時連續血壓監測,甚至用手錶篩查隱匿性高血壓。

雖然智能手錶的測量精度還有待驗證,但2021年智能手錶起碼在血壓這個指標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血氧和血壓監測只是個開頭,隨著硬件和算法的進步,智能手錶解鎖更多更復雜的健康指標只是時間的問題,而每一個垂直的醫療領域,如果能做深做透,前景都不可限量。

02 運動健康數據正在向外賦能
2021年年智能手錶行業也在走出去,並為其他行業賦能,這一點在保險行業中體現的尤其明顯。

兩個行業密集的合作和保險業的趨勢有關。近兩年保險行業整體低迷,行業正從重營銷、輕體驗的粗放發展模式,向以數據和科技為驅動的精細化發展轉型,行業也在尋找順應趨勢的增長點。

2019年底發布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中不但增加了“健康管理服務與合作”的規定,還把舊版中對健康管理服務成本合計不得超過保費12%的要求,調高到 20%。

保險行業也希望在這塊健康管理業務裡挖寶,今年智能硬件和保險行業的密切合作就與此有一定關系。可穿戴智能硬件是健康管理的天然抓手。將其引入健康險首先能成為一項差異化的服務內容,也給了保險代理人在投保後和客戶保持溝通的理由;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識別高危人群投保,幫助保險公司積累精準定價經驗,控制風險。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