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1成長者輕度以上吞嚥障礙

1成長者輕度以上吞嚥障礙

1成長者輕度以上吞嚥障礙

國內65歲以上的社區銀髮族有21.8%每週至少3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有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換句話說,大約每10位長者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而在長照機構裡,吞嚥障礙的問題更是常見,約有51%有吞嚥問題。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王亭貴表示,透過專業人員給予適當的介入訓練或治療對策,仍有機會改善吞嚥功能,進而恢復由口進食的能力。

根據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於2018年發表於《惡病質、肌少症和肌肉》期刊的研究,調查4393名、平均年齡76歲的銀髮族,經過各項檢查及2年追蹤後,發現有老人厭食症的人,未來衰弱的機率比沒有的人高出2.5倍,失能的風險也顯著增加40%!顯示銀髮族一旦開始有厭食現象,未來有更高的比例會衰弱甚至失能。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平均年齡雖然上升,不健康餘命卻創新高,晚年平均有8.5年深受臥床及身心疾病之苦。

銀髮族的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發現「食不下嚥」是一大關鍵因素。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食不下嚥包含咀嚼吞嚥功能退化、咬不動、嚥不下、沒食慾等,一旦進食出現困難,就容易造成營養不良、衰弱、肌少、體重下降等一系列的不良狀況,提高了其他各種疾病的發生率,甚至會加速失能、臥床,造成惡性循環,對生活品質、死亡率均產生負面影響。

許惠玉進一步說明,要分辨長輩是否有老人厭食症,除了觀察進食狀況外,非計畫性的體重降低也是重要警訊。依據2019年澳洲多倫斯大學發表於《臨床營養與代謝照護的最新觀點》期刊的文獻,針對老人厭食,預防比治療更重要也更有效;因一旦銀髮族因為進食量變少而導致體重顯著下降,就算後續有積極的營養介入和治療,改善的效果也有限。

要預防老人厭食症的發生,需要從多方面來改善,建議家人一定要多觀察長輩的身心狀況,包括是否保持一定的「活動、運動、互動」,特別是長輩的「進食情況」。若是出現咀嚼吞嚥困難的現象,可以用「好咬好吞安全喝」的飲食,讓其安全地經口進食。許惠玉特別提醒,有些家人因為擔心長輩嗆咳,而讓其長期灌食或是只喝流質食物,這將使得長輩的咀嚼吞嚥能力加速退化,造成惡性循環。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