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預防中耳炎 減少後天傳導性失聽率

預防中耳炎 減少後天傳導性失聽率

預防中耳炎 減少後天傳導性失聽率

中耳炎是兒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三總小兒科部的資料指出,約四分之三的小孩在三歲前得過一次中耳炎,其中急性中耳炎最好發於6~18個月大的嬰兒。

通常男嬰較女嬰好發中耳炎,且在秋冬時較容易有這種症狀,與上呼吸道感染好發的時間一致,顎裂或頭臉部畸型者特別好發中耳炎。

一般來說中耳炎,可分為急性中耳炎及慢性中耳炎,而慢性中耳炎又可分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及中耳炎合併積水,以前稱為分泌性中耳炎。

當嬰兒罹患中耳炎時,變得煩躁不安,並以抓、揉耳朵,或不安的轉動頭部,來表現他的不適,至於幼兒則可以以語言來表示疼痛、不適,另外像是體溫高達40℃也是常見症狀。

其他包含耳後及頸部淋巴腺可能腫大,而鼻溢、嘔吐、腹瀉以及呼吸道、咽喉的感染也可能出現,至於食慾不振也是常見的症狀,特別是當吸吮或咀嚼時會更加疼痛。

當滲出物增加,壓力隨之增加時,鼓膜因而自然破裂,結果疼痛在突然間獲得緩解,高燒逐漸退卻,同時在外耳道可見膿性的滲出物。

在漿液性中耳炎的病例中,耳朵有一種被充滿的感覺,當吞嚥時,有爆裂聲。同時,如果在耳內有空氣位於液面上,則會有「動感」的感覺存於耳內。

膿性中耳炎的藥物療法包含了抗生素使用,尤其是青黴素類。一般治療期約10-14天,其他尚包括解熱鎮痛劑減輕疼痛及發熱的症狀。雖然耳內滴劑可以使局部舒適,但一般並不鼓勵使用,因為耳內滴劑會影響對耳膜的觀察視診。

而膿性中耳炎的患童,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後仍需接受複診,一方面評估治療效果,另方面在確認潛在的合併症,諸如:腦膜炎、乳突炎,或聽力的喪失。

而中耳炎的預防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預防不僅可以減低孩童的患病機會,同時也減少了後天傳導性失聽的機會,預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含了:抗生素的預防使用、使用抗組織安、抗充血劑,以及多價的肺炎球菌屬疫苗等。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