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洗腎專題】小心營養素變毒素 腎友選擇營養品之前該知道的8件事

【洗腎專題】小心營養素變毒素 腎友選擇營養品之前該知道的8件事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


若腎臟功能不佳,有些營養素無法排出,就可能會累積在體內造成大問題,這時候小心「營養素變成毒素」。

每個人都想要更健康的身體,然而,身體健不健康,並不完全是自己能夠控制的,可能影響的因素如:體質、遺傳、生活環境等等。那麼,哪些因素是能夠讓身體健康,又能夠自己掌握的呢?腎臟科名醫陳愷懋醫師說:「其實不外乎是飲食、運動、與規律生活等,但在這麼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卻經常忽略了這些基本的道理,『忘了怎麼健康的生活』。」

營養品也需個人化 依科學實證、專家建議才安心
陳愷懋醫師指出,人在健康、均衡的飲食情況下,其實是不大會缺乏營養素的,只不過因為想把健康主導權抓在手中的慾望實在太過強烈,以至於到處都看得到各式各樣的營養補充品。

然而,陳愷懋醫師提醒,在民眾考慮要攝取營養補充品之前,以下幾件事情應得先了解:

(1)營養補充品的種類範圍
營養補充品種類相當廣泛,有些是用來補充熱量的,能夠增胖;有的是單一營養素;有的是綜合營養素;另外,有些草藥也算是營養補充品的一種。民眾在選擇之前,得先思考自己「是否需要」。

(2)務必小心
在決定是否使用這些補充品之前,建議和照顧自己的主治醫師討論「是否適合」,因為不當攝取營養補充品也可能造成危險,尤其是腎臟病患者,要額外小心「減肥、能量增強、健美」方面的補充品。

(3)營養補充也會累積過量
若腎臟功能不佳,有些營養素無法排出,就可能會累積在體內造成大問題,這時候小心「營養素變成毒素」。陳愷懋醫師舉例,如「鉀離子」對正常腎臟來說幾乎不造成問題,然而,有些腎臟病患者體內鉀離子濃度會過高,就必須立刻停止攝取含有鉀離子的營養品。

(4)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
就連罹患相同疾病的人,需要的藥物或治療都不一樣,營養品也不例外,需要個別客製化的建議。尤其腎臟病患者更是如此,有些人需要額外的蛋白質補充;有些人要減少;有些人不忌口也不會影響抽血結果;有的人就必須限制飲食。

(5)從「飲食內容」中找到線索
對於腎功能不佳者,營養師一般會建議記下飲食日記,甚至可用拍照的方式來紀錄,也可稱之為「飲食體檢」,也可再配合抽血報告,提供更進一步的飲食調整建議。

(6)營養補充品也有不同的形狀、大小、甚至各種口味
與自己的主治醫師討論共同找出適合的營養補充品之外,也可針對口味、形狀上去做個別化的選擇。

(7)跟著科學證據走
腎臟病患者所需要的或該避免的營養素,都經過嚴格的科學檢驗,包含血中含量的變化、尿中排除速度、以及身體各項指標的變化等等。至於患者體內是否缺乏某些營養,可依抽血指標作為佐證,因此,請與醫師討論之後,再決定是否使用這些營養素,醫師會依照最新的科學證據與治療指引來給予建議,這點不僅是腎病患者,其他疾病也都有相關的科學佐證。

(8)選擇對於腎臟病患者來說,安全的營養補充品
市售的營養補充品,是給健康人所使用,但對於腎臟病患來說,裡面可能含有容易堆積在體內的營養素,這對健康反而有害。反過來說,適合腎臟病患的營養品,在一般藥房不一定買的到,請與主治醫師討論,該如何選擇與取得,才安心。

總是「聽人家說」? 醫:適合他不代表適合你
有時民眾會從自己的朋友、網友、或者親戚家人那邊聽到,某一種營養品或草藥對他們的健康很有幫助,導致自己也想嘗試,但陳愷懋醫師強調,同樣一種東西對其他人有幫助,不代表對自己無害,因此務必要尋求專家協助,小心再小心,才不致失了想追求健康的本意!

TOP

【洗腎專題】生、心理雙重煎熬!腎友協會籲:別吝嗇尋求協助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哲遠、楊艾庭報導


吳鴻來指出,有一些腎友生病時可能會暫時休養並中斷工作或是平常的活動,但當患者開始沒事做時,就會開始出現負面想法。

我國有近10萬人洗腎人口,這些洗腎患者們的日常中不僅要面對疾病所帶來的生理不適,在社會上、職場上也需面臨諸多的歧視與污名。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吳鴻來分享,過去有一位腎友去面試時就被雇主詢問,「你會不會哪天,突然就在我的辦公室就昏倒?」面對這樣的質疑對腎友們來說,是會令人相當痛心的。

洗腎病友長年被冠上「最燒健保預算」污名化
吳鴻來理事長指出,每年健保署都會公告花最多健保的10大疾病,而每年毫不意外的都是慢性腎衰竭,導致會出現許多「洗腎花費多少健保費」的相關新聞,尤其在這幾年健保財務比較吃緊的狀態下,大眾就會對洗腎患者產生刻板印象。

為何洗腎會是第一名?吳鴻來說明,像是癌症是按照部位分開計算的,例如像肺癌、大腸癌等等,是一項項計算若以癌症總數計算其實是超過洗腎的。不管是什麼疾病,民眾都不應該認為患者們是一群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人。

吳鴻來也坦言,也因為有這樣的污名化、歧視,許多腎友都會很低調,大部份都不太願意讓大家知道他們是洗腎患者。此外,洗腎也會拿身心障礙證明,也因此在社會上、就學上都會遇到遇到各種困境。

找新工作面臨重重難關 建議別輕易離開原職場
吳鴻來表示,使用腹膜透析的腎友平均年齡低,以青壯年的比例較高,若他們在職場上遇到洗腎就會比較辛苦,過去有年輕的腎友來到協會時,協會就會勸他不要隨便辭職,因為有些腎友認為,自己的身體不好,調養好用再回到職場。但問題是,若工作辭掉後,未來要再重新找新工作,很容易就會遇到困難。

吳鴻來解釋,現在的僱主會對身心障礙者會有一些比較不友善的想法,過去有腎友去面試時就被雇主詢問,「你會不會哪天,突然就在我的辦公室就昏倒?」面對這樣的質疑對腎友們來說,是會令人相當痛心的。

很無奈的是,吳鴻來坦言,很多時候身障者是有能力的,但是他們會因為總總因素表現不出來。一般民眾只是去上個班,但他們可能還要想自己是不是要面對他人的異樣眼光,若今天表現的不好更可能會被調侃。

維持固定生活、興趣!別吝嗇尋求他人協助與關懷
吳鴻來指出,有一些腎友生病時可能會暫時休養並中斷工作或是平常的活動,但這是滿可怕的事情,當患者開始沒事做時,就會開始出現負面想法。她會建議找一件很簡單興趣穩定地進行與安排,例如看電影、散步等等,盡量維持原本的生活型態與活動,千萬不可以放空。

有些腎友也會來協會尋求協助,吳鴻來透露,協會會以同儕的身分做分享與支持,畢竟醫師、護理師的建議聽了很多了,因此會以過來人的角度分享故事與激勵他們。協會也會了解腎友的年齡、性別、工作性質來挑選適合的志工去陪他們聊聊,有時候透過一個陪伴過程也會讓病人、家屬安心,畢竟他們不了解,對洗腎會感到徬徨,當志工分享自己的故事後,也會腎友們更有信心面對。

TOP

【洗腎專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人數比例懸殊 醫籲從全人層面審慎考量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兩者其實原理相近,皆是藉由半透膜來協助過濾人體內的代謝廢物,只是執行場所、方式及後續對飲食的限制不盡相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腎臟系主治醫師謝明翰表示,若醫師判斷患者腎功能已衰退到需進行洗腎治療,於診間一般多會向患者簡單說明此兩種方式,再讓患者依個人生活型態、習慣或需求來做選擇。

腎臟與肝臟相同,在功能一開始出現異常時,臨床症狀多不明顯,而直到身體不適前往就醫時,常已是腎衰竭晚期甚至末期,也就是腎功能已不及正常人的1/10。此時,為了避免體內無法代謝的廢物持續累積而影響到身體機能,需要靠腎臟替代療法來取代腎臟功能,讓體內「排毒」功能正常進行,方式有三:一為腎臟移植;二是腹膜透析;三是血液透析,而後兩者就是所謂的「洗腎」。

血液透析,俗稱「洗血液」;腹膜透析則又稱為「洗肚子」,值得注意地是,多數患者對洗腎的第一印象都停留在「血液透析」,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數據顯示,台灣正在進行洗腎治療的患者中,以血液透析療程為主的佔了91.5%;腹膜透析則僅佔約8.5%,甚至有些慢性腎病友,至今仍不了解腹膜透析這項選擇。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原理相近 特性大不同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兩者其實原理相近,皆是藉由半透膜來協助過濾人體內的代謝廢物,只是執行場所、方式及後續對飲食的限制不盡相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腎臟系主治醫師謝明翰表示,若醫師判斷患者腎功能已衰退到需進行洗腎治療,於診間一般多會向患者簡單說明此兩種方式,再讓患者依個人生活型態、習慣或需求來做選擇。


▲上圖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比較表格
由於血液透析每隔2-3天才進行,謝明翰醫師指出,在這段時間內體內毒素及水分會不斷累積,直到下次透析時,才再以高流速的方式過濾,換句話說,透析前後身體某些數值如血壓及血液生化值,會有較大起伏的變動,也因此較不易保留殘餘腎功能(餘尿量);相較之下,腹膜透析以一日數次的方式進行,能協助稀釋透析的強度,除了降低患者於療程中感受到的不適之外,對於殘存腎功能的保留也有較顯著的效果。

另外,謝明翰醫師補充,一般情形下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須施打抗凝血劑,對於部分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造成較大負擔;腹膜透析則沒有此疑慮。

慢性腎病為新冠高風險 暴露風險亦須納入考量
因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兩者的進行場地及操作者不同,謝明翰醫師提到,新冠肺炎疫情現正大流行,血液透析對於患者來說,暴露在醫療環境中的時間較長,容易有群聚感染的風險。根據統計,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是居家腹膜透析的兩倍,且若不幸染疫住院,風險也高出腹膜透析患者3-4倍;而腹膜透析在此方面能協助減少與他人接觸的機會,是遠距治療的優先選擇,只是如果患者生活已難自理,身邊又無適合的照護者,血液透析仍可能是較妥善、安全的選擇。

電腦幫助透析 利用睡眠時間進行換液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腹膜透析現也發展出兩種形式,一種是「可活動式腹膜透析(CAPD)」,俗稱為「手洗」;另一種則是「智慧電腦洗」。謝明翰醫師說明,患者在剛接觸腹膜透析時,多半以「手洗」為主,患者需自行紀錄病情相關數據,於每月回診時提供給醫師,以利掌握病情;而「智慧電腦洗」,一般而言,當醫師如判斷患者對於手洗操作已較為熟悉,會依患者情形來建議是否改以智慧電腦洗來進行。


▲左圖為「手洗」示意畫面,患者一天需進行3-4次透析,可能佔用到較多日間作業時間/右圖為「智慧電腦洗」示意畫面,透過夜間睡眠時間進行透析,並將數據資料傳輸至雲端,可遠端監控注意患者病情發展。
所謂的「智慧電腦洗」,患者只要在睡前備好藥水及備品,並自行連接機器,即可利用晚上睡眠時間來執行多次換液程序,協助提升洗腎便利性。不僅不致佔用到患者太多日常活動的時間,各項數據也會於患者睡眠時自動上傳至雲端,以智能化方式讓醫師掌握患者病情,只要治療數值偏離設定值,電腦系統就會跳出提醒標誌。除此之外,院方也會定期安排醫護人員與患者聯繫,讓患者遇到的問題或疑問可以得到解答,達到真正的「遠距醫療管理」。

疾病治療積極度 直接影響治療成效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兩者各有優缺點,患者應積極了解治療選項的差異,再依照自己的狀況來做選擇。謝明翰醫師指出,患者若對於自身疾病認知不足,常會處於「被動」接受治療的狀態,「不知道做這些治療的目的為何」,在此情形下,常常會影響到治療的順從性,導致治療效果受影響,而願意積極了解自己疾病的患者,由於是自發性的遵從醫囑,通常都能在治療中得到較好的效果。

TOP

【洗腎專題】洗腎者每年增近萬人 「這個」是慢性腎病治療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


若能透過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問題,不僅可以確認自己是否為腎病高風險族群,若真確診為慢性腎病,治療選擇也相對更多,仍有高機率可保有良好生活品質;反之,如到疾病晚期才察覺,治療選項與效果相對受限,就容易影響到原先的正常生活。

根據2021年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數據顯示,台灣約有12%民眾患有慢性腎病,高達8萬8千名患者正在接受洗腎治療,洗腎盛行率居於全球之冠。不僅如此,因腎病早期症狀難察覺,身體出現不適時損傷常已達一定程度,因此,台灣每年腎功能衰退到需要洗腎的人次,仍以8千到9千人的幅度在增加。

注意身體警訊 定期安排健檢及早揪出慢性問題
腎臟之於人體,最主要的兩大功能即為「排毒」及「排水」,藉由過濾血液將蛋白質、葡萄糖及胺基酸等有用物質重新回收,並排除不需要的體內代謝廢物及多餘水分,形成尿液排出體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腎臟系主治醫師謝明翰表示,慢性腎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可能以「泡泡尿」為表現,因腎臟功能正常時會自動過濾蛋白質,而當機能受損,蛋白質無法被腎臟過濾會隨尿液一同排出,就是形成所謂的「蛋白尿」,是腎臟問題一大警訊。

若無積極處理,慢慢地,體內毒素會逐漸累積,導致疲乏、噁心、嘔吐或食慾不振,體內多餘水分也無法順利排出,造成眼睛浮腫及下肢水腫;而如水分累積在肺部,則會演變成肺水腫,導致患者呼吸困難甚至休克。謝明翰醫師提到,慢性腎病與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有關,因此,若能透過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問題,不僅可以確認自己是否為腎病高風險族群,若真確診為慢性腎病,治療選擇也相對更多,仍有高機率可保有良好生活品質;反之,如到疾病晚期才察覺,治療選項與效果相對受限,就容易影響到原先的正常生活。\


▲導致腎衰竭的成因有多種,包含高血壓、糖尿病及濫用藥物...等,醫師呼籲,民眾若出現相關症狀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檢查,才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
審慎用藥、注意飲食 腎友日常照護至關重要
在正常狀態之下,腎臟本應有足夠能力來代謝服用之藥物,然而,有慢性腎臟問題的病友則不然,尤其,少數幾種含有特殊成分的消炎止痛藥更是有可能會加重腎臟負擔。因此,謝明翰醫師提醒,對於慢性腎病患者而言,除了遵從醫囑服藥之外,針對其他用藥需求也需更加謹慎小心,如至其他科別就診或自行至藥房買藥,應主動向醫師及藥師提及自己的腎臟問題,讓他們在開藥時能有更多考量依據。

除此之外,慢性腎病友的日常飲食也需特別注意,謝明翰醫師指出,現在許多醫院都有專業營養師團隊,針對腎臟功能不佳者,會安排一些營養衛教活動,助其養成正確飲食習慣,減緩腎功能下降速度,建議有需求的患者可多加留意相關訊息並積極參與。

患者治療順從度決定效果 「積極配合」才是關鍵
謝明翰醫師提醒,多數的慢性疾病,治療成功關鍵並不僅需靠醫師的專業判斷,患者的治療順從度也非常重要,不僅如此,「一個成功的治療,取決於患者本身是否對正在進行的治療有基礎了解」,以自己的看診習慣為例,在進行治療前會儘量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說明疾病現況、可進行的治療選項及治療目的,再透過良好的醫病溝通來擬定適合患者的治療計畫。

而謝明翰醫師在長期觀察下發現,通常願意積極了解自己疾病的患者,治療效果與患者生活品質都會相對更好;相反地,若對自身疾病一竅不通,會讓民眾處於較被動的治療模式,間接影響其後續治療順從性。因此,謝明翰醫師呼籲不論是何種疾病,患者都應提高自己的病識感,並建立與醫師之間的互信關係,才能將治療效用發揮到最大值。

TOP

【洗腎專題】背負健保累贅之名 腎友生病不適、生活不便誰來體諒?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


樂觀抗癌的患者常被形容為「抗癌鬥士」,給人一種正向、積極的感覺;但對慢性腎病友則不然,反之,更常被貼上「健保累贅」這類標籤。也因此,願意在媒體或網頁等公開場域上分享抗病故事及相關經驗,或是跳出來捍衛病友福利的患者,可謂少之又少。

每年健保支出數據公開,「洗腎」都會再度被搬上檯面討論,各種聳動標題包含「十大燒錢國病」、「年燒健保X億元」等,在在加深民眾對洗腎的負面印象。對此,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吳鴻來無奈表示,會造成如此龐大的醫療支出,是因為「慢性腎病患者人數逐年上升」,並非患者刻意浪費健保資源,但與其他疾病相比,在一樣為病所苦的情形之下,患者所需承受的社會觀感卻有極大差別。

新病友難獲資源 成腹膜透析病友協會創立動機
事實上,從一些小細節就可以觀察到何謂「社會觀感」的不同,吳鴻來理事長分享,樂觀抗癌的患者常被形容為「抗癌鬥士」,給人一種正向、積極的感覺;但對慢性腎病友則不然,反之,更常被貼上「健保累贅」這類標籤。也因此,願意在媒體或網頁等公開場域上分享抗病故事及相關經驗,或是跳出來捍衛病友福利的患者,可謂少之又少,或以「私下聚會」的形式為主。但吳鴻來理事長提到,此現象會造成新確診的腎病病友,即便生活中面臨更多陌生挑戰,也難以獲得即時協助。

因此,約莫十五年前,一群熱心的腎友們在某次聚會中,有志一同認為「洗腎之路如此漫長又艱辛,更需有夥伴互相扶持」,故開始自發性提供志工服務,期能幫助新病友少走一些治療的冤枉路。隨著聚會的人數不斷增加,有相同信念的病友越來越多,腹膜透析病友協會也就此誕生。



吳鴻來理事長表示,自己也是在協會創立幾年後才加入,自願接下理事長一職,承接前人的信念,希望能持續開拓更多管道,讓病友及其家屬從抗病初期就能得到協助。

生活中大大小小難題 腎友在外旅行過夜大不便
可能有些人會想說,慢性腎病不是就定期洗腎就好了嗎?但事實上,所謂的「抗病」,除了在醫院內獲取關於疾病的資訊及進行治療之外,生活中仍會遇上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吳鴻來理事長舉例,由於腹膜透析一日中要換液4次偶爾在選擇跟旅行團行程出外遊玩時可能會遇上難題,因此協會也持續在幫助培養患者自助旅行的能力。

而為了讓無法自助旅行的腎友們也能有自在享受旅行的機會,腹膜透析病友協會開始不定時安排為腎友設計的專屬旅行行程,安排護理人員隨團照護,並創造更多機會讓腎友們彼此認識,增進交流。

協會舉辦線上講座 凝聚團體力量爭取腎友基本權益
吳鴻來理事長提到,這兩年雖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許多大型活動不得已停辦,但協會並未就此停止對腎友的關懷照顧,仍持續以線上形式舉辦衛教講座,邀請專業營養師或醫護人員來宣導正確的日常照護方式,包含飲食控制及運動等,這樣才能協助將治療的效果發揮最大值。


▲在新冠肺炎尚未席捲全球或疫情相對較緩和時,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常舉辦實體講座,協助腎友獲得更多正確衛教知識及建立良好抗病心態。
除此之外,由於現代人使用網路相當普及,協會在舉辦活動之餘,也時常更新社群媒體的資訊,增加更多觸角讓腎友們能有效接觸並利用相關資源。吳鴻來理事長強調,協會的信念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以團體的力量協助為腎友爭取基本權益,其力量一定比個人來的大,有需求的腎友們隨時歡迎與協會聯繫。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