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歷史上抗美援朝的真正目的

歷史上抗美援朝的真正目的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高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遠赴朝鮮﹐支持朝鮮。對於新成立的中國來說﹐出兵去支持朝鮮是有極大風險的。畢竟中國近代一直飽受戰爭的摧殘﹐在八年抗戰勝利後﹐全國一片歡騰渴望和平時﹐國共兩黨針對建立新的政權產生了分歧﹐結果又開始了三年內戰。
  戰爭使得千千萬萬的人喪失了性命﹐而且國家經濟停滯不前﹐基本上處於癱瘓狀態。因此在解放戰爭勝利結束後﹐全國同胞迫不及待的要求建立一個和平的國家﹐但是在當時世界大環境下﹐新中國卻不能一心發展經濟﹐因為二戰使得美蘇成為兩個超級大國﹐美蘇為了分割在全球的利益﹐分別建立了北約華沙相對抗﹐迫使德國分裂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而且在亞洲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扶持韓國、越南﹐並且派遣第七艦隊駐守台灣海峽﹐阻擾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形成對中國的包圍圈。因此﹐這時候中國出兵支持朝鮮有著很重要的目的。
  抗美援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家衛國﹐保護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完整不受侵犯。中華民族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共同抵抗美國的霸權主義。另外﹐抗美援朝的目的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中國出兵援助朝鮮﹐既可以讓中國在外交上處於主動地位﹐又可以藉此來宣傳新中國的領導政權是智慧而又不可摧毀的﹐並且還能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改善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因此﹐抗美援朝勝利後﹐在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和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中國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並極大的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與更多的國家建立起外交關係。因此﹐抗美援朝的勝利﹐不僅達到了最初的目的﹐還給中國創造了全新的外部環境。
  只要是戰爭﹐不管輸贏﹐也不管科技有多先進﹐都免不了會有犧牲。抗美援朝戰爭共持續了近3年時間﹐當時的中國不管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是很落後的﹐因此﹐持續了這麼久的戰爭﹐中國志願軍的傷亡也是很嚴重的。也因此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抗美援朝英雄人物。
  大眾比較熟知抗美援朝英雄人物就有邱少雲和黃繼光。邱少雲是在我軍與美軍在391高地對抗中犧牲的。由於391高地前沿是一片開闊的空地﹐戰爭對我方極其不利﹐因此部隊組織人在高地前沿潛伏﹐部隊隱藏在蒿草中。然而美軍以防被偷襲﹐在蒿草附近盲目的發射燃燒彈。當時正值10月份﹐天氣乾燥﹐草木枯萎﹐燃燒彈一落進蒿草中﹐立刻就燃燒起來了。而邱少雲就處在大火附近。只要邱少雲稍微動動就可以遠離火源﹐但是一動﹐我軍的行蹤就暴露了﹐想到這點﹐邱少雲匍匐不動﹐即便大火燒傷身依然咬緊牙關堅持不移動﹐不發出聲音﹐知道最後被大火燒死﹐壯烈犧牲。最後我軍取得勝利﹐佔領了391高地。
  上甘嶺是志願軍中線的大門﹐是事關志願軍生死存亡的保障。因此﹐指揮官對上甘嶺戰役給予厚望。黃繼光所在的第2營負責炸毀聯合國軍在597.9高地設置的集團火力點﹐然後多次衝鋒﹐仍然沒有摧毀所有的火力點。眼看著身邊戰友一個個倒下去﹐黃繼光主動請示去炸毀敵人的火力點。可是﹐不幸的是黃繼光只炸毀了敵人的一半火力點﹐就已經身負重傷﹐身邊也沒有了手榴彈。於是﹐為了阻擋敵人的火力攻擊﹐黃繼光用血肉之軀撲向敵人的火力點﹐最後英勇犧牲了﹐為志願軍開闢了勝利的前進道路。
  抗美援朝的英雄還有許多許多﹐他們表現出來的視死如歸﹐大無畏的保家衛國精神﹐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敬佩。
  抗美援朝時間是1950年11月4日到1953年7月27日﹐一共持續了將近三年的時間。在抗美援朝中﹐中國派出的志願軍協同朝鮮軍隊作戰。在中國志願軍前往朝鮮作戰前﹐朝鮮的領導就前往中國同毛澤東進行談判。朝鮮領導人表示下一步就要進攻韓國了﹐而毛澤東拒絕了進行援助﹐是因為他覺得此時時機還沒有成熟﹐不適合派兵進入朝鮮。一段時間後﹐經過一系列的談判﹐毛澤東同意了朝鮮領導人的請求﹐可是中國並不知道具體作戰的時間。
  在6月的時候朝鮮軍隊便開始進攻韓國﹐而此時美國的艦隊便進入了台灣海域附近﹐就是為了防止中國軍隊進入朝鮮﹐之後美國還向聯合國遞交了議案﹐表示要組合各國軍隊形成聯合國軍隊來幫助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最後達成了協議﹐以美國為首的多個國家組成軍隊幫助韓國抵抗朝鮮。
  於是毛澤東便發表講話要求集合所有力量幫助朝鮮打敗美國。在美國攻打的朝鮮的時候﹐在上空所投放的炸彈還炸死了三位中國公民﹐這是一種間接的向中國挑釁的行為。沒過多久﹐類似的事件再一次發生了。美國的飛機曾多次飛到中國領空上方﹐眼看著戰爭就要蔓延到中國東北地區。
  在1950年10月8日的時候﹐朝鮮領導人向中國提出了請求派兵援助朝鮮。中國同意後便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最終在1950年11月4日﹐中國共產黨發表宣言﹐表示要集中力量抗美援朝。所以抗美援朝時間是1950年11月4日到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歷時很長﹐也是中國打的非常艱難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犧牲的人非常多﹐抗美援朝傷亡情況也非常嚴重。那麼抗美援朝具體傷亡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中國出兵朝鮮是以輪戰方式先後奔赴朝鮮戰場的。受傷的志願軍在經過醫療處理後﹐確定沒有大礙﹐志願軍會再次赴朝作戰。因此在傷亡人員的統計上有著很大的出入。不過從抗美援朝開始到結束﹐國內掀起了四次志願參軍熱潮﹐志願軍後備來源很是充足﹐這也為了抗美援朝的勝利奠定了深厚基礎。
  從官方權威統計﹐志願軍犧牲有11.5餘萬人﹐戰傷有22多萬人﹐還有失蹤、投降和被俘虜的大約3萬人﹐因此統計得出傷亡將近37萬人。這只是個大概的數字﹐不同的統計方式得出了不同的傷亡人數。由於部門繁多﹐姓名重合等一些不確定因素﹐統計出來的數字不一定精確。不過從中國四次投入的兵力粗略估計﹐抗美援朝傷亡有近四十萬人。
  志願軍傷亡慘重﹐同時聯合國軍也有了一定的傷亡。雖然聯合國軍裝備齊全且先進﹐而且海軍、陸軍、空軍都有投入戰爭﹐相對於中國只有陸軍為主﹐聯合國軍擁有絕對的優勢。但是朝鮮冬季氣候變化多端﹐天氣驟冷凜冽﹐聯合國軍士兵不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加之戰爭策略由速戰速決被中朝部隊被迫變成持久戰﹐使得醫療和物資不能及時供給﹐環境的惡劣﹐傷痛不能及時醫治﹐聯合國軍損失也挺嚴重的。從中國官方統計美軍傷亡大約39萬人。
  所以說抗美援朝傷亡非常慘重﹐雖然統計數據不準確﹐但是從這些統計數據就可以知道在這場戰爭中犧牲的英雄有很多。
  抗美援朝是中國以一己之力戰勝多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打敗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改變了中國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只會遭受欺侮壓迫的待遇。抗美援朝的勝利﹐增強了中國的綜合國力﹐使得其他國家再也不能任意侵略侮辱中國﹐改變了自鴉片戰爭後懦弱無能的歷史形象。而且極大的提高了國民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並使得國民面貌煥然一新﹐鬥志昂揚、精神高漲的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而且對中國的外交也有了很大影響。新中國剛成立時﹐奉行「一邊倒」﹐「另起爐灶」﹐「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政策﹐阻礙了與一些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但之後的萬隆會議﹐中國外交團提出「求同存異」與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外交政策﹐受到了是亞非拉和歐洲國家的廣泛支持和響應。萬隆會議後﹐我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外交環境﹐國際影響力在逐漸增強。
  韓戰是美蘇冷戰的產物﹐是冷戰過程中局部熱線的表現。韓戰的勝利﹐極大的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尤其是亞洲地區。中國抗美援朝勝利使得台灣與大陸一直處於對立狀態﹐國家得不到完全統一。而且由於美國支持韓國越南﹐軍事裝備上的供給﹐在日本購買武器﹐間接的刺激了日本的戰後經濟的恢復﹐導致日本後來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世界經濟強國。由此可見﹐抗美援朝的勝利給亞太地區﹐甚至是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