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後疫情時代 國人精神健壯程度堪憂

後疫情時代 國人精神健壯程度堪憂

後疫情時代 國人精神健壯程度堪憂

受疫情影響,精神健康指數變不好的人數占二十七•七%,換算為台灣成人人口數,約四四三萬人受影響;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表示,雖目前已有振興方案改善國人受疫情出現的經濟困難,但不應一味的用金錢去解決金錢問題,應該正視金錢帶來的精神生活問題,去補足社會中對精神資源的需求以及困難。

根據調查,在「生活掌握」指標上有明顯影響:,36.6%的國人認為缺乏歸屬感、22.2%不認為將來會更好。心身健康方面,三症狀創新高:40.2%睡得不好、41.1%焦慮緊張、40.2%記性不佳。

精健會認為在後疫情時代,政府必須正視經濟問題,以及貧富差距對國人造成的精神衝擊。雖目前已有振興方案改善國人受疫情出現的經濟困難,但不應一味的用金錢去解決金錢問題,應該正視金錢帶來的精神生活問題,去補足社會中對精神資源的需求以及困難。

此外,社會氛圍不應單以經濟狀況評斷個人的價值;個人意義價值創二十年新高,隨著時代的演進,價值不再只有收入,家庭之間的互動、人際之間的連結、個人興趣的培養茁壯都應該是國人提升精神健壯度與精神韌性的方向。

楊聰財表示,建議平常可練習腹式呼吸、養成運動習慣、掌握睡眠時間、睡前寫感恩日記等,有助於放鬆壓力。

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表示,精神生活如同身體生活一樣,要有自我療育與救急方法,尤其當腦力已經超過耐受度時,可以安排每天、每周休息時間,使用呼吸放鬆,用「定」讓頭腦「靜」;而在助人救急法,首要是不評價、不指導的陪伴傾聽,其次是引導放鬆等。必要時可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