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傷亡慘重的兩個重要原因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傷亡慘重的兩個重要原因

  上甘嶺戰役是朝鮮戰爭陣地防禦階段進行的一場大規模的陣地攻防戰。雙方爭奪的是志願軍15軍第45師防禦的597.9高地(美軍稱之為三角山)和537.7高地北山(美軍稱之為狙擊兵嶺)。此戰役志願軍最終獲得了勝利﹐守住了陣地﹐打出了國威軍威。美韓軍隊在此戰役中遭受了巨大的傷亡﹐使美軍從此徹底打消了向我軍陣地發動大規模進攻的企圖。此戰也徹底消除了中朝方面關於能否在美軍絕對優勢火力下堅守陣地的憂慮﹐使得戰線更加穩定。
  但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也付出了重大傷亡的代價。過去我軍公佈的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傷亡數字是1.15萬人﹐這個數字實際只是15軍的傷亡﹐沒有包括後期投入作戰的12軍的損失。12軍傷亡近4200人。所以﹐我軍總計傷亡近1.57萬人。過去﹐我軍公佈的上甘嶺戰役殲敵2.5萬人。但美韓方面宣佈的損失數字是傷亡0.9萬人。即使考慮到美韓方面特別是韓國方面有意壓縮傷亡數字這個因素﹐聯合國軍方面的損失恐怕最多也就是一萬幾千人﹐與我軍大致相當。所以﹐這場戰役並不像過去我們宣傳的那樣﹕「志願軍以小的代價大量殺傷敵人﹐取得巨大勝利」。
  導致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傷亡過大的原因﹐除去武器裝備、制空權等基本因素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或者說是志願軍15軍的兩個重大指揮失誤﹕
  志願軍第38軍在1952年10月進攻韓九師防守的白馬山失利﹐是由於戰前有一個叫谷中蛟的文化教員投敵﹐向韓軍洩漏了我軍作戰計劃﹐使韓9師事先做了準備﹐導致38軍進攻白馬山損失過大而失利。但許多人不知道或故意忽略了一個事情﹐在上甘嶺戰役爆發前﹐韓二師的一個叫李吉求的上尉參謀向志願軍45師投誠﹐也向我軍提供了韓二師和美七師將聯合向上甘嶺發起進攻的情況﹐但這個情報卻沒有引起我軍的重視。
  當時﹐15軍防守的戰線包括平康谷地的一半(另一半由第38軍113師防禦)和五聖山一帶。由於平康谷地便於美軍發揮火力優勢和重裝機械化部隊的優勢﹐所以15軍把主力部隊第44師(師長向守志)、29師一部和大量火炮配屬在這一地區﹐做重點防禦。而五聖山地區由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所以﹐防守這裡的是15軍的二等部隊第45師(師長崔建功)﹐配屬的火炮很少。這裡不是15軍的重點防禦地段。當李吉求上尉告訴45師美韓軍將要進攻五聖山地區時﹐從45師到15軍沒有人把這個情報當回事。大家都覺得﹐美軍不可能放著便於發揮自己優勢的平康谷地不打﹐去打不易取勝的五聖山。所以﹐45師和15軍根本就沒有做任何戰前準備。而且該師當時正準備向注字洞南山發起戰術反擊。
  讓我們先看看韓9師(師長金鐘五﹐參謀長樸正熙)得到谷中蛟的情報後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1)首先﹐調集炮兵﹐增強火力。除了師屬第三十炮兵營和第九重迫擊炮連外﹐韓九師還在戰前和戰中得到了韓軍炮兵第五十營、第五十一營、第五十二營和美炮兵第四十九營、第二一三營、第九五五營等9個炮兵營和兩個坦克連44輛坦克的支援﹐美坦克第七十三營主力也從鐵原向白馬山馳援。
  (2)師屬炮兵群及支援炮兵群完成了對白馬山北側前哨陣地前方彈幕射擊和對志願軍第一一四師進攻部隊集結地火力突襲的計劃和準備。
  (3)全師投入戰前準備﹐增派部隊加強白馬山防禦力量。加固工事﹐以減少傷亡﹔深埋通信線路﹐保證戰鬥中有線通訊不受影響﹐前方陣地與後方指揮機關通訊暢通。
  (4)補充補給品和飲水﹐以保證能夠堅持一周以上時間。
  (5)調韓軍第51團配屬韓9師﹐增強步兵兵力。
  (6)美遠東空軍第五航空隊也從10月3日(白馬山戰鬥是10月6日黃昏開始的)起﹐出動大批戰鬥轟炸機向中國軍隊後方炮兵陣地實施集中轟炸。
  看了韓9師的準備工作﹐大家對於韓9師能守住白馬山應該不會感到奇怪了吧!由於志願軍45師在上甘嶺戰役前沒做任何準備﹐戰役打響後﹐必然要以付出重大傷亡和延續作戰時間為代價才能守住陣地。
  美第8集團軍總司令范佛裡特選擇進攻三角山和狙擊兵嶺並非像過去國內宣傳的那樣﹐是為了進一步進攻五聖山﹐將戰線向北大規模推進。他只是想改變一下這一地段的防禦態勢﹐以傷亡兩、三百人的代價﹐奪取這兩個山頭﹐爭取軍事上的主動。其作戰目的是非常有限的。他的這個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是與美國國內及國際上的反戰背景﹐及美國政界、軍界高層不願美軍在朝鮮戰場再出現大規模傷亡有密切關係的。所以﹐這個選擇本身有違軍事常理﹐但卻歪打正著地達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上甘嶺戰役爆發。美、韓軍隊以300多門大炮、27輛坦克和40架飛機向597.9高地(三角山)和537.7高地北山(狙擊兵嶺)進行持續轟擊﹐火力密度高達每秒落彈六發。在一天時間裡﹐向這兩個山頭傾瀉了30萬發炮彈和500餘顆航空炸彈。
  坑道裡的志願軍守備部隊步話機在炮擊剛開始就立即呼叫千米之外的448高地營指揮所﹐但步話機的天線剛剛架起﹐就被炸掉﹐在短短幾分鐘裡﹐坑道裡儲備的十三根天線全數被炸毀﹐仍無法與指揮所溝通聯繫。而電話線更是被炮火炸得不成樣子。營部電話班副班長牛保才冒著鋪天蓋地的炮火前去查線﹐隨身攜帶的整整一大卷電話線用完﹐還差了一截!已經多處負傷的牛保才一手抓起一頭斷線﹐用自己的身體接通了線路﹐用生命換來了三分鐘的通話時間﹐在營指揮所的一三五團副團長王鳳書向坑道部隊下達了作戰命令。此後﹐前後方便失去了通訊聯繫。
  597.9高地由兩條形同V字的山梁組成﹐又像是個三角形﹐所以被美軍形象地稱之為三角山。三角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進攻該高地的是美7師部隊。537.7高地是兩個南北相對形同駝峰的山嶺﹐南山被美韓軍佔領﹐北山則在志願軍手中﹐即537.7高地北山(狙擊兵嶺)﹐狙擊兵嶺地形構造簡單﹐易攻難守。進攻狙擊兵嶺的是韓軍第2師。
  美韓軍經過一小時炮火準備後﹐步兵開始衝鋒。面對滿山遍野的美軍﹐八連步話機員緊急呼叫「張莊、張莊﹐我是李莊﹐我是李莊﹐主峰陣地快來炮火﹐快來炮火!」不久﹐我軍大炮隆隆作響﹐炮彈覆蓋了進攻中的美軍人群﹐美軍屍橫遍野﹐攻勢頓挫。但不久﹐我軍炮擊停止﹐美軍在督戰隊的威逼下﹐重新發起進攻。我軍戰士紛紛叫嚷質問「為什麼不打炮了?」張連長只好對戰士們說﹕「沒有炮兵支援﹐我們也一定要把敵人打下去」。於是﹐老排長趴在岩石上將手榴彈一顆顆、一束束投向敵群﹔張連長親自操重機槍向敵人掃射﹔戰士們端著爆破筒與衝上來的敵人拚命… …
  實際上﹐上甘嶺戰役的第一天﹐前沿陣地的步話機由於所有天線都被炸斷﹐根本呼叫不通後方。45師師部與前線部隊的聯繫完全中斷﹐對敵情我情一無所知﹐戰鬥打響8個多小時﹐前沿部隊沒有得到任何有效的炮火支援。當時志願軍支援上甘嶺方向的火炮只有3門105毫米榴彈炮、6門75毫米山炮、6門90毫米加農炮和12門迫擊炮﹐炮彈儲備也不足﹐根本無法與美軍300餘門大口徑重炮抗衡。
  據守兩個高地的志願軍135團兩個連又一個排只能憑借步兵武器頑強抵禦敵人的進攻。在激烈的戰鬥中﹐他們將戰前儲備的彈藥消耗殆盡﹐共發射了近四十萬發子彈﹐投擲手榴彈、手雷近萬枚﹐打壞10挺蘇式轉盤機槍、62支衝鋒鎗、90支步槍…
  這與韓9師在白馬山之戰的頭一天﹐以密集的炮火層層阻擊38軍進攻部隊、阻滯志願軍向高地的衝擊形成了鮮明對照。美7師投入了第31團第1營和第3營進攻三角山﹐每個營進攻一個山梁。戰至黃昏美軍付出慘重傷亡﹐只佔領了部分陣地﹐沒能全部佔領三角山。
  韓2師三十二團以一個營分三路猛攻狙擊兵嶺﹐至下午二時﹐志願軍僅存二十餘人﹐退守坑道﹐狙擊兵嶺除9號陣地外的其餘表面陣地都告失守。直到黃昏﹐45師師長崔建功才得知上甘嶺前沿的情況。聽說前沿兩高地丟失了多一半陣地﹐崔建功立刻命令135團組織反攻。
  135團四個連的反擊部隊﹐晚十九時在沒有任何炮火掩護下發起進攻﹐原計劃採取偷襲﹐但被美軍發覺﹐隨即改為強攻﹐美韓軍立足未穩﹐頂不住志願軍生力軍的衝擊﹐經二個多小時的鏖戰﹐反擊部隊就將白天失去的陣地全數收復。一級戰鬥英雄孫占元就犧牲在這次反擊戰中。
  上甘嶺戰役第一天作戰﹐第45師傷亡550人﹐美韓軍付出重大傷亡但一無所得。我方公佈這一天殲滅美韓軍1900人。這個數字明顯高估了敵軍傷亡。美軍2個營進攻三角山﹐每個營編制人數1050人﹐一般美軍比較忌諱全建制被打垮﹐所以傷亡三分之一就要撤下整補﹐兩個營美軍2100人﹐傷亡三分之一應該是六、七百人﹔由於狙擊兵嶺地形簡單﹐韓2師進攻部隊傷亡應相對小些﹐估計四百人左右﹐所以﹐美韓軍第一天在上甘嶺的傷亡應在1100人左右。
  有人可能會說﹐敵軍傷亡比我軍多一倍﹐這個戰果不是挺好嗎?這個戰果當然不能說不好。但我軍是在築有堅固坑道工事的陣地上﹐憑險抗擊敵人進攻﹐戰前也正常儲備了大量彈藥﹐敵軍傷亡比我軍大應屬正常。由於守備部隊在沒有炮火支援的情況下僅憑步兵武器與敵作戰﹐結果一天之內﹐人員傷亡殆盡、武器彈藥基本打光﹐陣地大半丟失。反擊部隊匆忙投入作戰﹐沒有炮火掩護﹐不熟悉陣地情況﹐反擊過程中就有很大傷亡﹐奪回陣地後照樣得不到炮兵支援﹐隨身攜帶的彈藥又有限﹐如此作戰﹐勢必我軍傷亡會大規模增加﹐陣地丟失越來越快。而敵人則越打信心越足﹐傷亡相對越來越小﹐戰果不斷擴大。
  15日﹐不甘心失敗的美韓軍繼續投入部隊進攻上甘嶺﹐第45師也繼續投入部隊反擊敵人﹐爭奪陣地。16日﹐美韓軍繼續猛攻不止﹐四十五師先後已有15個連投入戰鬥﹐15軍軍長秦基偉這才作出決定﹕
  (1)四十五師改為主攻﹐四十四師則改為助攻﹔
  (2)軍、師組織火炮向上甘嶺機動﹐並組成炮兵指揮所統一指揮﹔
  (3)建立後方供應機構﹐加強後勤保障﹐除原先儲備的彈藥外﹐另為一線部隊每連增加配備8000枚手榴彈﹐三個月的補給品儲備量﹐並積極組織向坑道補充彈藥、食物和飲水。
  這些本來應該戰前做的準備工作﹐在開戰兩天後才開始著手進行。但15軍防禦重點的轉變不是馬上能夠見效的。10月18日﹐美七師第17團和韓二師第17團﹐依托已佔陣地﹐全力攻擊﹐四十五師守備部隊終因傷亡慘重﹐後援不濟﹐被迫退入坑道。上甘嶺表面陣地自開戰以來﹐第一次全部失守!
  19日太陽剛落山﹐十五軍集中46門90毫米以上口徑重炮和火箭炮第二零九團的全部24門十六管132毫米火箭炮﹐對597.9和537.7高地實施猛烈炮火準備。這是上甘嶺戰役開戰以來15軍第一次組織大規模的炮擊。這次炮擊極為成功﹐一舉摧毀美韓軍75%的防禦工事。
  炮火射擊剛一延伸﹐45師步兵隨即開始反擊。戰至20日凌晨﹐反擊部隊全部收復三角山和狙擊兵嶺。著名戰鬥英雄黃繼光就是在反擊597.9高地0號陣地時犧牲的。20日白天﹐美韓軍在300門重炮、幾十輛坦克和大批飛機的支援下﹐再次對兩個高地發起持續不斷的攻擊﹐45師連續作戰7天﹐已先後投入26個步兵連隊﹐傷亡慘重﹐已無力再戰﹐只得放棄表面陣地退入坑道﹐除597.9高地一個山樑上的四個陣地外﹐其餘均告失守。
  20日晚15軍參謀長張蘊鈺趕到四十五師師部﹐聽取作戰情況報告﹐這才得知﹕45師除133團傷亡較小﹐還有近千人外﹐134團和135團總共只剩下二三百人﹐全師步兵傷亡超過3500人﹐各營機炮連分散配屬到步兵連﹐無法統計傷亡。全師已經沒有一個完整的建制營了。
  秦基偉知道這一情況立即在軍部召開緊急作戰會議﹐決定從軍部的直屬部隊和機關中抽調人員補充四十五師。鑒於四十五師已無力組織反擊﹐便改變戰術﹐以坑道鬥爭與小分隊反擊為主要手段﹐消耗疲憊敵軍﹐為主力調整部署準備大規模反擊贏得時間。秦基偉呈請第三兵團為45師補充4000新兵。
  據我方統計﹐這七天我軍斃傷美韓軍近7000人。這個數字肯定高估了敵軍損失。美7師是在10月25日後撤整補、由韓2師換防的。據美方統計﹐美7師在三角山共計傷亡2200人。當然﹐這個數字肯定沒有包括編入美軍中的韓軍損失。當時﹐美軍中固定配屬的南朝鮮人占戰鬥部隊人數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因此﹐美7師中韓國人的傷亡應在500人左右。由此美7師總計傷亡應是2700人。這個數字也符合美軍傷亡三分之一就要撤下整補的慣例(美7師步兵大約9500人)。韓2師在狙擊兵嶺的損失與美7師的損失應大體相當或略少於美軍﹐所以﹐美韓軍在這7天裡的傷亡應不超過5000人。
  10月25日﹐15軍決定集中兵力先對597.9高地實施決定性反擊﹐力求全力恢復表面陣地﹐反擊成功後爭取鞏固﹐然後再爭奪537.7高地。二十九師八十六團和八十七團投入上甘嶺作戰﹐必要時動用配屬給十五軍的十二軍九十一團。三兵團司令王近山判斷上甘嶺作戰已發展成戰役規模﹐十五軍已無力繼續下去﹐不僅要用到十二軍三十一師九十一團﹐還將會使用到九十二團﹐就指示十二軍軍長曾紹山預作一些參戰的必要準備。並從其他地區抽調67門大口徑火炮﹐加強上甘嶺的炮兵力量﹔還調來了一個高炮團﹐加強防空火力。志願軍後勤部負責保障供應﹐以每門炮500發炮彈的標準準備十一萬發炮彈﹐組織運力晝夜搶運﹐總部後勤部留作機動的兩個汽車運輸連也投入上甘嶺的物資運輸﹐對十五軍的需要﹐全力保證。
  從28日開始﹐十五軍就以無後坐力炮對597.9高地敵防禦工事﹐實施預先破壞射擊﹐再以迫擊炮轟擊阻止美軍修復工事﹐為30日的大反擊創造條件。10月30日﹐以志願軍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炮戰為開始﹐15軍對597.9高地實施大反擊。中午十二時﹐十五軍以133門大口徑火炮和30門120毫米重迫擊炮﹐向597.9高地實施猛烈的炮火準備﹐炮擊持續達四個多小時﹐日落時分才沉寂下來﹐韓軍爬出隱蔽部搶修被毀的工事。不料一個半小時之後﹐十五軍的炮火又突然開火﹐對高地進行了五分鐘的炮火急襲﹐接著開始炮火延伸﹐韓軍急忙進入陣地準備迎戰﹐誰知志願軍的炮彈猛然又回落在高地上﹐這麼幾次真假延伸射擊﹐高地守軍的傷亡已經過半。二十二時﹐火箭炮團24門火箭炮進入陣地對敵縱深炮兵陣地和二梯隊集結地區實施面積射擊﹐幾乎完全壓制了敵縱深炮火。
  這是志願軍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炮戰﹐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這體現了志願軍的炮兵經過連日的戰火考驗﹐終於逐步成熟﹐炮火的運用合理精熟。與美軍在火炮數量上的對比從戰役初期的1﹕10縮小到1﹕4﹐炮火組織指揮上更是有了長足的進步。這與10月14日開戰時炮兵沒能給予步兵有效支援形成鮮明對照。
  10月31日天剛亮﹐韓二師31團和埃塞俄比亞營就聯合對三角山發起反攻﹐志願軍反擊部隊頑強防禦﹐經過整整七個小時的惡戰﹐敵軍被打退。埃塞俄比亞營在整個朝鮮戰爭中只參加了這一天戰鬥﹐就傷亡657人﹐佔全營人數的一半以上﹐喪失戰鬥力。韓軍第31團也損失慘重。597.9高地主峰依然在十五軍手中。十五軍創造了在上甘嶺戰役中彈藥日消耗量的最高記錄﹕子彈30餘萬發﹐手榴彈和手雷3萬餘枚﹐爆破筒260根﹐炮彈2.1萬發。
  11月1日﹐韓9師30團反攻三角山﹐激戰一天傷亡慘重﹐一無所獲。
  志願軍步炮協同日趨完善﹐各陣地上只擺幾個兵﹐邊打邊補。主峰上一下就擺了三部步話機﹐呼叫炮火﹐指示修正目標。沒等敵人接近陣地﹐十幾門迫擊炮一頓炮火就把一次攻勢粉碎了。當晚二十九師八十六團的兩個連發起反擊﹐將597.9高地其餘陣地全部恢復。
  11月2日﹐美軍第187空降團反攻三角山﹐韓軍一部配合進攻。15軍部隊由於傷亡慘重﹐已無力堅守全部陣地﹐志願軍12軍31師91團投入作戰。激戰一天﹐美韓軍被擊退。
  11月3日﹐91團部隊繼續投入三角山作戰。美韓軍隊沒能登上三角山任何一個陣地。
  11月4日凌晨四時三十分﹐91團團長李長生先機制敵﹐組織火箭炮團24門火箭炮向敵軍進攻前的集結地域進行齊射﹐美韓軍攻擊部隊遭到沉重打擊﹐傷亡慘重﹐只得重新組織兵力﹐這天的進攻直到中午十二時才開始﹐而且攻擊強度明顯減弱。
  11月5日﹐12軍31師全面接過597.9高地防務。韓軍以韓2師31團主攻﹐韓9師30團一個營助攻﹐在志願軍頑強抗擊下﹐徒有傷亡﹐下午十五時就草草結束攻擊。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胡修道孤膽作戰﹐一人斃傷韓軍280餘人(我方數據)。敵軍至此停止了對三角山的進攻。
  11月6日﹐美第八集團軍新聞發言人向新聞記者坦言﹕「美軍在三角形山(即597.9高地)確實失敗了。」這一天﹐剛巧是美國新當選的總統艾森豪威爾正式就職的日子﹐從10月30日至11月5日﹐又是七天時間。在精心準備和強大的炮火支援下﹐志願軍奪回三角山﹐並打退敵軍6天的反攻﹐殲敵5000人以上﹐牢牢地守住了三角山。
  11月8日﹐12軍31師92團到達上甘嶺。秦基偉只給了三天的準備時間﹐計劃11日發動反擊。
  11月11日下午16時﹐近百門火炮向敵陣地發射炮彈萬餘發﹐創造了戰役期間每小時發射炮彈的最高記錄。炮火準備剛停﹐92團在彈藥不足(被15軍反擊基本用光了)、地形不熟、準備倉促的情況下﹐以一個營又兩個排的兵力冒著紛飛的雨雪發起了進攻。僅一個多小時就完全佔領537.7高地﹐與15軍留守坑道的部隊會合。由於反擊時在狹小地域裡投入部隊過多﹐因此傷亡較大﹐共傷亡300餘人。
  11月12日清晨﹐韓軍第二師三十二團就開始了反撲﹐92團北山守備部隊在幾乎沒有防禦工事的條件下應付敵人三面火力(正面進攻之敵、注子洞南山之敵遠射火力和537.7高地主峰之敵遠射火力)﹐很多戰士是利用炮擊的彈坑來躲避炮火﹐鏖戰持續到下午十七時許﹐92團只掌握著1號、6號和9號陣地的各一半﹐而付出的傷亡又高達300餘。
  11月13日﹐九十二團繼續依托著三個都只有一半的陣地﹐頑強堅守﹐激戰一天﹐投入戰鬥的兩個營已傷亡慘重﹐難以繼續作戰﹐只得將正在擔負火線運輸的二營調上來﹐二營原是為了保證反擊作戰急需的彈藥而被抽調去進行火線運輸的﹐武器裝備都在後方統一保管﹐只好用傷亡者的武器和戰場上搜集到的敵軍武器匆匆裝備起來﹐當晚對537.7高地進行了反擊﹐除了7號、8號陣地外﹐一舉將其他陣地都奪了回來。12軍副軍長李德生鑒於92團已經傷亡了1400人﹐不願將該團全部打光﹐命令92團將陣地移交給93團﹐撤下來整補。93團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朱德警衛團」﹐抗戰期間的1941年11月﹐為保衛黃煙洞兵工廠與日軍激戰八晝夜﹐將來犯之敵擊退﹐因而榮獲「黃煙洞保衛戰英雄團」的稱號﹐是十二軍的精銳團隊。
  11月14日﹐93團二營三營全部投入537.7高地作戰。激戰至11月17日﹐93團的兩個營因傷亡過大﹐丟失了五個陣地。當晚三營參謀長趙小山親自率領四十餘人組成的突擊隊﹐全力奮戰﹐也只奪回了三個陣地。7、8號陣地仍淪於敵手。至此﹐三十一師總共投入五個營又一個連﹐激戰七天﹐仍沒有保住完整的537.7高地北山。
  早在10月23日﹐第三兵團司令員王近山就曾讓秦基偉仔細考慮﹐對597.9和537.7北山這兩個高地是繼續打下去還是放棄﹐做最後的決斷。秦基偉經過開會商討認為﹐儘管我軍傷亡巨大﹐但同樣巨大的人員傷亡對於後備兵員枯竭的美軍而言無疑是致命的﹐現在正是雙方比意志比韌勁的關鍵時刻﹐而且上甘嶺已經成為全朝鮮的焦點﹐需要十五軍堅持下去﹐直到最後勝利!
  但是﹐志願軍上上下下對於韓軍作戰能力的提高卻沒有料到。第五次戰役之後﹐李奇微讓美軍教官對韓軍進行輪番訓練﹐各師團輪流開進訓練中心學習戰術技術。自1952年起在美國的支持下組建了新兵訓練所和陸軍訓練中心﹐所有新兵都必須經過九周的軍事基礎訓練才可編入部隊﹐而班排長都必須經過訓練中心嚴格培訓才能任職﹐戰鬥力比朝鮮戰爭初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即使是剛補入的新兵也都因為經過最基本的軍事訓練具有基本的作戰技能。而且﹐韓軍是在本土作戰﹐後備兵源充足﹐上甘嶺戰役期間﹐韓軍除投入韓2師4個團、韓9師部分部隊外﹐還補充了韓軍第105編練師和4個新兵聯隊。
  在狙擊兵嶺爭奪戰上﹐由於韓軍在火力上佔據很大優勢﹐後備兵員充足﹐不怕與我軍拼消耗。注子洞南山和537.7高地主峰上的韓軍都能為狙擊兵嶺上的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狙擊兵嶺的地形又不利於我軍防守。所以﹐韓軍一直信心十足地與我軍反覆爭奪狙擊兵嶺。
  15軍在三角山之戰結束後﹐就應當根據133團和87團反擊狙擊兵嶺的情況﹐果斷放棄全部收復狙擊兵嶺的打算。
  11月18日凌晨﹐12軍34師106加強團(4個營)從93團手中接過537.7高地北山防務。106團上陣地前﹐李德生專門指示﹕7、8號陣地不放部隊﹐用炮火控制它。18日一早﹐韓2師向我軍6號陣地發起進攻﹐到19日晚﹐韓軍奪取了6號陣地。20日下午﹐106團反攻又奪回了6號陣地。經三天激戰﹐首批上高地的106團三營傷亡600餘人﹐已經連一個完整的排都沒有了。團長武效賢只好將二營調了上來。
  106團團長武效賢﹐12歲參軍﹐26歲就當了團長﹐是12軍最年輕的團長。在他任營教導員時﹐營裡就出了聞名全軍的「愛兵模範」王克勤﹔在後來當副師長時﹐又發現了訓練典型郭興福﹐並總結出「郭興福教學法」﹐在全軍推廣。武效賢見目前這種打法傷亡太大﹐就向李德生請求改變戰法﹐武效賢提出的新戰法有兩條﹐主要目的是保存部隊﹕
  (1)在整個537.7高地北山﹐只有山腳下的兩個屯兵洞沒打壞﹐總共可以屯一個加強連。但離山頂還有五百餘米的路程﹐在敵猛烈炮火下﹐每次部隊向山頂運動﹐通常有一多半人就在這五百米路程上傷亡了﹐他建議在這五百米的路線上﹐每五十米挖一個防炮洞﹐在距山頂二十米處再挖一個能容納一個排兵力的坑道。這樣﹐部隊沿著防炮洞進行蛙跳式運動﹐最後在坑道裡集結﹐陣地上傷亡幾個﹐就從坑道裡補充幾個。一個排一天都打不完。
  (2)改變過去分兵把口﹐處處擺兵的僵硬戰法﹐集中兵力固守最重要的2、6號陣地﹐其它次要陣地﹐白天用炮火控制﹐夜晚用小部隊伺機反擊。
  李德生採納了武效賢的建議﹐給了他一周的時間修築工事。106團在12門榴彈炮和40門迫擊炮的火力掩護下﹐冒著夜間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突擊修築工事。經一周的艱苦努力﹐終於在幾個主要陣地上挖掘了七條坑道(共長37米)、十二個屯兵洞和五個防炮洞﹐形成了一個基本的防禦體系。
  由於採用了新戰法﹐106團的傷亡大大減少﹐從容地鞏固了陣地。
  11月25日﹐在上甘嶺前後打了40多天的韓2師﹐傷亡慘重後撤整補。由韓9師接替防務。而106團則越打越活﹐小股部隊頻頻出擊﹐打一把就走﹐撈一把就撤﹐絕無規律可循。
  12月3日﹐韓9師對狙擊兵嶺2號陣地發動大規模進攻﹐經一天激戰﹐韓9師力竭而退。這一天的戰鬥﹐可能是韓軍最後的賭博﹐經此一戰﹐韓9師再也沒有發動過大規模進攻。
  12月15日﹐106團固守陣地28天﹐順利完成使命將537.7高地北山移交給15軍第29師。
  按照李德生的指示和武效賢的新戰法﹐志願軍最後派兵堅守的陣地只有2號和6號陣地﹐明確放棄的是7號、8號陣地。對於其它陣地是白天炮火控制﹐夜晚小股部隊反擊。也就是說﹐1、3、4、5、9號陣地是處於無人防守或雙方小部隊拉鋸狀態。既然這些陣地雙方都無人防守﹐那麼雙方都可以說這些陣地是自己用炮火控制著。這些次要陣地中﹐韓方明確表示沒佔領的只有4號陣地。
  1~9號陣地﹐是我方對陣地的編號﹐韓方並不用這種編號。所以﹐韓國人在這裡玩了個文字遊戲﹕主峰A高地包括北山1、2、3號陣地﹐既然1、3號陣地無人防守﹐那麼就可以說是韓軍佔領了﹐於是A高地也就算被韓軍攻佔了。當然﹐也不排除1、3號陣地上的確偶爾有韓軍小股部隊。
  106團於11月21日開始在陣地上挖洞。一直到11月27日初步挖成新的防禦工事。在此期間﹐106團肯定是按照武效賢的新戰法堅守主要陣地﹐放棄次要陣地﹐而且沒有多少精力去反擊敵人。到11月25日韓2師撤防時﹐武效賢的新防禦體系還沒建成﹐所以﹐韓2師在此期間佔領了一兩個甚至兩三個次要陣地也是可能的。只不過106團後來頻頻夜間反擊﹐又把敵人趕跑了。
  在六個禮拜艱苦的戰鬥後﹐聯軍控制了「狙擊兵嶺」的一部分﹐但在「三角高地」沒有奪得一寸土地。」如果15軍領導早一點面對現實﹐下決心放棄部分不易堅守的狙擊兵嶺陣地﹐志願軍就可以在該高地上少傷亡至少兩三千人﹐而最終結果是一樣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