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震驚朝野的嘉慶遇刺案

震驚朝野的嘉慶遇刺案

  農曆嘉慶八年閏二月二十日﹐也就是1803年的4月11日﹐皇帝從圓明園返回紫禁城齋戒。從雍正開始﹐皇帝基本上很少居住在紅牆黃瓦﹐空氣不流通﹐乾燥悶熱的紫禁城了﹐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他們都是在紫禁城西北的圓明園居住和辦公﹐那裡山水交映﹐綠樹成蔭﹐又沒有宮中繁瑣的禮節和規矩。只是﹐遇到皇帝必須出席的重大典禮時﹐才會暫時回到宮中小住。
  這一天﹐嘉慶皇帝按照計劃從圓明園回宮﹐他沒有作任何特殊的佈置﹐完全是和往常一樣﹐帶著隨從、侍衛從圓明園上馬﹐一直走到神武門後換乘御轎。因為已經進入了宮門﹐也沒有任何預兆﹐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提防會出現的意外。就在此時﹐一個大漢突然從神武門西廂房南牆衝出﹐直奔嘉慶皇帝所乘御轎。事出倉促﹐侍衛和近駕的王公大臣都沒有反應過來。很快地大漢就迎面而來﹐順手亮出一把明晃晃的短刀﹐奔騰殺氣震懾了所有在場的人。跟在嘉慶轎子旁邊的定親王綿恩第一個感到事情不對﹐迎面阻攔。那人舉刀便刺﹐綿恩的衣袖被扎穿﹐未能成功攔住。
  御前侍衛丹巴多爾濟等五人一齊奔出﹐攔住來者去路﹐雙方就在御轎前大打出手﹐大漢武功不錯﹐但也扛不住如此眾多的大內高手﹐很快就被奪下短刀﹐丹巴多爾濟衝在最前面﹐在搏鬥中被紮了三刀。就這樣﹐在隨從王公大臣和御前侍衛的共同努力下﹐大漢被生擒。事後﹐嘉慶皇帝表示﹐自己在轎中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這肯定是在撒謊﹐相距那麼近﹐打鬥如此激烈﹐又怎麼會聽不見呢﹐可以想像﹐嘉慶皇帝當時肯定被嚇得夠嗆。
  這起刺殺案迅速震動朝野﹐成為當時的一樁大案。有人要殺皇帝﹐可了不得了﹐事發當天﹐軍機大臣會同刑部開始嚴審此案。據兇犯交代﹐他叫陳德﹐四十七歲﹐北京人氏﹐在富豪人家當差為奴。案發前﹐他在一個叫孟明的人家中充當廚子﹐一共幹了五年﹐不幸妻子病死﹐留下八十歲的癱瘓岳母﹐兩個未成年的兒子﹐日子過得相當艱難。後來﹐孟明嫌棄陳德家人口多﹐能幹活的人少﹐將其全家趕出家門。
  陳德被趕出孟家後﹐到處投靠親友﹐受人接濟﹐幾次搬家﹐都找不事情做﹐因此想要尋死。二月十八日﹐他把在外做工的十五歲兒子祿兒叫回來﹐團聚一兩天﹐然後準備自尋短見。後來轉念一想﹐認為既然要死﹐還不如死個驚天動地﹐就起了行刺的念頭。二十日早晨﹐陳德帶著祿兒出門﹐小兒子對兒問他們去哪﹐陳德騙他﹐說去給他找個做工的地方。他懷揣短刀﹐先去酒店喝了兩碗酒﹐然後帶著祿兒混進了紫禁城東華門。祿兒問爸爸﹐說要去幹什麼﹖陳德叮囑祿兒﹐說自己就要死了﹐勸他不要認屍。一會兒﹐父子從宮內夾道走到了神武門﹐夾在迎駕的人群內﹐隨後﹐就發生了行刺的一幕。
  這一套供詞﹐無法令審案的官員滿意﹐更難以向皇帝交差。一個失業的廚子﹐想要尋死﹐就跑來刺殺皇帝﹐既無主使﹐又無同謀﹐實在難以理解。他一個老百姓﹐怎麼能夠掌握皇帝的行動﹐又是怎樣混進東華門的呢﹖嘉慶皇帝看了供詞後大怒﹐嚴厲斥責審案官員﹐令其加緊刑訊﹐並逮捕所有涉案人員﹐傳喚相關人等﹐務必要審出真相。
  不料﹐審訊的結果竟然是毫無進展﹐陳德堅持說自己是自尋死路﹐至於皇帝的行動﹐是他聽見路人議論﹐有看見圓明園與皇宮之間的泥土路上在打掃鋪墊﹐才知道二十日皇帝從圓明園回來。至於皇帝從何門入宮﹐在哪裡換轎﹐都是進入東華門後跟宮中太監打探的。陳德說﹐自己驚了聖駕﹐肯定會被當場剁成肉泥﹐死個痛快﹐沒有想到會被生擒。
  軍機大臣會同刑部日夜提審﹐就審出這麼個結果﹐嘉慶只好下令加派九卿科道官員會審。實在審不出來﹐就嚴刑拷打﹐但又不能把兇犯打死。總之﹐所有審案的官員情緒都極為緊張﹐卻毫無實際收穫。在案情停滯之時﹐謠言不脛而走﹐一時之間﹐傳聞異辭﹐很多人開始散佈消息﹐捏造案情﹐指稱誰誰誰是同謀。北京城的的空氣都彷彿要被點燃了。審案的官員們害怕兇犯熬不過刑﹐胡亂攀咬﹐立時又是一場災難﹐再加上陳德曾在富豪人家做工﹐瞭解很多官員的姓名﹐一旦牽連出來﹐那就不得了。朝野上下的震盪令嘉慶皇帝也很難做﹐他想起四年前扳倒和紳後的嚴重後果﹐不想剛剛穩定下來的朝局再次動盪﹐於是下旨草草結案﹐主犯陳德﹐凌遲處死﹐其子祿兒、對兒均處絞刑。其岳母年過八十﹐免議﹐護駕有功者﹐一律升賞﹐把守宮門不嚴者﹐護衛巡查不力者﹐按責任輕重﹐分別處罰。
  傳聞﹐陳德被押赴菜市口行刑時﹐觀者雲集。首先﹐劊子手將陳德綁在樁上﹐將其兩個兒子押來﹐令向他叩頭﹐當著陳德的面﹐兩名幼子被殘忍絞死﹐陳德閉上眼睛﹐然後﹐陳德被零刀碎割而死﹐中途因熬刑不過﹐陳德大呼﹕「快些」﹐劊子手回答他﹕「皇上有旨﹐叫你多受些罪。」陳德遂閉口不言﹐其狀慘不忍睹。至於陳德行刺的真正原因是否如他所說﹐也成了歷史上的一大疑案。

TOP

發新話題